首页> 中文学位 >从目的论视角下谈《高地—赴中国传教士威立•格拉斯传记》的翻译
【6h】

从目的论视角下谈《高地—赴中国传教士威立•格拉斯传记》的翻译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INTRODUCTION

Chapter One MISSION STATEMENT

1.1 The Process of Choosing the Topic

1.2 The Features of the Original Text

Chapter Two MISSION PROCESS

2.1 Preparation before Translation

2.2 Duration of Translation Process

2.3 The Means and Process of Quality Control

Chapter Three CASE ANALYSIS

3.1 Translating Strategies and Methods

3.1 .1 Translating strategies used in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3.1.2 Translating methods used in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3.2 Reflections of Translation

Chapter Four CONCLUSION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展开▼

摘要

《高地—赴中国传教士威立·格拉斯传记》是一篇关于中国烟台黄县传教士WileyB.Glass的人物传记。该书是传教士WileyB.Glass之女EloiseGlassCauthen所著,主要讲述WileyB.Glass如何成为一名中国传教士以及在中国烟台龙口黄县传教过程中,乐善好施,广布福音,帮助当地贫苦人民的事迹。该书不仅传播了西方基督宗教文化,同时对于研究当时中西文化的碰撞下中国烟台等地的社会现状和文化风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以目的论为指导,对《高地》第三章至第六章的翻译文本作出详细的探讨。目的论认为翻译是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活动。“目的论”即翻译的目的决定翻译手段,强调翻译要尽量协调原文的作者与译者和译文读者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根据译者所要实现的预期目的来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及方法。在对《高地》文本进行研究分析的过程中,作者以目的论为指导,总结了原著的结构特征和内容特征。由于传记文学具有历史真实性和文学性特征决定了译者在翻译时既要关注译作的真实性,又要重视传记文学的文学性。在译者陈述原作真实性和文学性的同时,还会由于自己的文学艺术修养、审美价值和所处的特定环境等对原文本进行创造性加工。该报告从《高地》的文体风格和语言特点出发,用具体实例对原文和译文进行分析对比。通过所采用的各种灵活多变的翻译策略实现原著的预期目的,使译文的接受者和读者—黄县史学家曲长征女士既能读懂译文又能准确地理解原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