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吲哚咔唑衍生物的结构优化
【6h】

吲哚咔唑衍生物的结构优化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吲哚咔唑类化合物的相关靶点

1.2 吲哚咔唑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1.3 吲哚咔唑类化合物构效关系研究进展

1.4 吲哚咔唑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1.5 课题组前期工作及本研究立题依据

2.2 合成路线

2.3 结果与讨论

第三章 全文总结

第四章 实验部分

4.1 化学实验

4.2 溶解度的测定

4.3 生物活性的测试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重要化合物谱图

附录二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吲哚咔唑类化合物因其结构多样性和良好的生物活性而受到广泛关注。该类化合物可作用于多种肿瘤相关靶点,如拓扑异构酶Ⅰ(TOPOⅠ)、蛋白激酶C、细胞周期蛋白(CDKs)以及检测点激酶等,是一类具有研究价值和开发潜力的化合物。
  本文从改善吲哚咔唑类化合物水溶性出发,通过C环开环、E环减环、D环引入取代基以及吲哚N原子上引入糖基片段等方式对其进行结构改造,设计合成了21个咔唑类化合物,并测试了化合物的水溶性和体外抗肿瘤活性。
  水溶性测试结果表明:由糖基修饰的吲哚马来酰亚胺化合物水溶性有了很大提高,而吲哚咔唑类化合物,通过E环减环、D环引入取代基以及在此基础上引入糖片段,水溶性并没有得到改善。
  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表明:与母体化合物NPCD相比,吲哚马来酰亚胺化合物的活性大大下降,其糖基化修饰产物活性基本丧失。说明C环是其活性保持的关键部分。而通过对吲哚咔唑类化合物的活性分析后发现,E环减环后,活性基本消失,说明萘环结构对活性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本文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右侧甲基取代的鼠李糖苷对两个细胞株都显示了与NPCD相当的活性,而对于甲氧基取代的鼠李糖营只显示对乳腺癌细胞有较强的活性,而对胰腺癌细胞不显示作用,因此,我们认为,除了咔唑母核的平面骨架,糖片段在这类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