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探究英汉两种语言中“鼻子”的隐转喻异同
【6h】

探究英汉两种语言中“鼻子”的隐转喻异同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Acknowledgements

Chapter1 Introduction

1.1 General Description

1.2 Research Questions

1.3 Research Methodology

1.4 Organization Scheme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2.1 An Overview ofthe Body Part Researches

2.1.1 Domestic Studies

2.1.2 Foreign Studies

2.2.Summary

Chapter 3 Theoretical Framework

3.1 The Development of Metaphor

3.2 Defining Metonymy

3.3 Metonymy and Metaphor

Chapter 4 The Metaphorical and Metonymic Study of Nose

4.1 Methods for Example Collection

4.2 The Categorization of Nose

4.3“Nose(bi-zi)”in Chinese language

4.3.1 Nose for Emotions

4.3.2 Nose for Mind

4.3.3 Nose for Body

4.3.4 Nose for Object

4.3.5 Summary

4.4“Nose”in English Language

4.4.1 Nose for Mind

4.4.2 Nose for Emotions in English

4.4.3 Nose for Body

4.4.4 Nose for Object

4.4.5 Nose for Action

4.4.6 Summary

4.5 The Contrastive Analysi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4.5.1 Similar Expression With Similar Meanings

4.5.2 Similar Expressions with Different Meanings

4.5.3 Different Expressions with Similar Meanings

4.5.4 Summary

Chapter 5 Conclusion

5.1 Main Findings and Conclusion

5.2 Limitations and Suggested Further Research

Notes

References

Appendix

展开▼

摘要

本文就英汉两种语言中对含有身体部位“鼻子”的语言表达进行了对比研究。我们知道,隐喻是不同域之间的概念折射;而转喻是建立在同一个概念域之内的不同层次上的映射。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中,隐喻和转喻通常交织在一起,例如建立的转喻基础上的隐喻和建立在隐喻基础上的转喻,二者共同作用,不可分离。本文从二者结合的角度出发,系统地阐述了两种语言中包含鼻子的隐转喻表达。 文章使用了内省法。为了避免研究过于主观,笔者结合了语料库,做了较为全面详尽的语料搜集。汉语例子来源于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英文的例子出自英语国家语料库。在利用两个语料库中搜集到的例子的基础上,笔者又结合英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等多本词典对两种语言中含有鼻子的表达进行了解释。通过对每一组语料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的意义探究,文章证明了英汉两种语言中有着同样的概念隐转喻,即“NOSE FOR MIND”“NOSE FOREMOTHIONS”和“NOSE FOR BODY”和“NOSE FOR OBJECT”。然而,两种语言并不是完全对等的,例如,英文中存在着“NOSE FOR ACTION”和“NOSENVOLVED IN ACTION FOR ACTION”的特殊转喻。最后,笔者将两种语言的异同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1)相似的表达有着同样的意思;(2)相似的表达,不同的意思;(3)不同的表达,相似的意思。 研究发现,由于鼻子是人类共有的身体器官,源域是相同的,因此两种语言中的目标域显示出了相似性;但是又由于英汉两种文化的差异性,两种语言的有些表达却是不同的。笔者认为,尽管表现出了差异性,但是由于这些隐转喻表达是建立在人类共同的经验基础上的,因而在跨文化交流中是会被理解和领会的。 本文是对隐转喻的跨文化研究以及英语教学研究的一个尝试和补充,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加深英汉两种语言的理解和文化的交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