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朱迪斯·巴特勒的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
【6h】

朱迪斯·巴特勒的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绪论

1.1选题背景

1.2研究意义

1.3文献综述

1.3.1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1.3.2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2.朱迪斯·巴特勒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理论渊源

2.1德国古典哲学的影响

2.2马克思等人的影响

2.3“现象学—存在主义”的影响

2.4语言分析学派的影响

2.5后现代主义的影响

2.5.1话语

2.5.2话语-权力

2.6解构主义的影响

2.7精神分析学派的影响

3.朱迪斯·巴特勒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主旨内容

3.1主体性的消解

3.1.1从黑格尔的“精神”说起

3.1.2当女性成为主体

3.1.3主体性走向坟墓

3.2身份的认同

3.2.1身份是性别实践的结果

3.2.2认同幻象

3.3性别的重塑

3.3.1生理性别=社会性别

3.3.2性别的物质性

3.3.3性别是操演形成的

3.4性别的革命

3.4.1性别话语权的争夺

3.4.2从戏仿到政治

3.4.3性别无政府主义

3.4.4哀悼、暴力与他者

4.对朱迪斯·巴特勒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评价

4.1理论与现实贡献

4.1.1有助于挖掘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思想维度

4.1.2推动了当代女性主义的多元化发展

4.1.3对世界妇女解放运动的启示

4.2思想局限性:基于与马克思女性主义思想的比较

4.2.1解放妇女还是标新立异?

4.2.2社会的解放还是精神的解放?

4.2.3妇女压迫的根源是私有制还是男性?

4.2.4解放妇女是全人类的问题还是西方的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朱迪斯·巴特勒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修辞与比较文学系教授,是当代著名的后现代主义思想家之一,她的“性别操演理论”和“酷儿理论”对女性主义批判、性别研究、当代政治哲学和伦理学等学术领域影响颇深。本文在对巴特勒思想进行哲学审视的同时,指出巴特勒的女性主义思想里带着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追随者的影子,她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性别理论和她把女性和政治、社会运动紧密结合的思考模式给了我们一个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性别问题以及其他社会问题,为女性主义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共分四章,由表及里地对巴特勒的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想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阐述分析。
  第一章为绪论。通过对三波女性主义浪潮的发展情况以及“巴特勒”现象出现成因的论述,本人认为,研究巴特勒的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想对于深入挖掘马克思或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思想维度有一定帮助,对于了解当代女性主义的最新动态和进展大有裨益,对于推动当代世界的女性主义理论和现实建构有启发意义。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巴特勒是一位非常有探索精神、挑战欲和影响力的思想家,她带有批判性的性别思考为女性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但部分学者也指出,巴特勒的理论论证不够严谨,她对主体性的解构让女性主义从此偏离了轨道。
  第二章为朱迪斯·巴特勒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想产生的理论渊源。巴特勒的哲学思想并非一蹴而就,德国古典哲学、“现象学—存在主义”、语言分析学派、精神分析学派以及后结构主义都对巴特勒思想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在梳理其理论渊源时着重分析了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的“主奴关系”、阿尔都塞的“召唤”理论,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和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还有非常重要的德里达的反复引用理论,这些哲学大师的理论为巴特勒思想得以成行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第三章为朱迪斯·巴特勒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主旨内容。笔者从哲学的角度系统分析了巴特勒最著名的“性别操演”理论和“酷儿理论”,比较全面地论述了巴特勒的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想。巴特勒认为,主体是权力话语塑造的产物,话语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社会实践用不同方式主宰着“个体”。由此,巴特勒完成了主体性的消解转而关注身份问题。被受领的身份在强制和压迫下不断重复,从而产生认同幻象。巴特勒指出,生理性别始终就是社会性别,性别是重复的操演塑造出来的。于是,巴特勒开始进行性别话语权的争夺及种种性别的革命。
  第四章为对朱迪斯·巴特勒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评价。从巴特勒在各学术领域造成的影响便可以看出,她的理论为女性主义发展打开了新的视角,让更多元化、流动性的性别观念深入人心。但同时,她的思想也有着难以忽视的局限性。巴特勒忽略了妇女解放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只有社会得到解放女性才能够得到真正的解放。她忽略了第三世界女性的水深火热,盲目执着于精神的自由,舍本逐末,让理论走向荒芜。巴特勒的思想虽然不够完美,但她仍带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我们应该去芜存菁的看待巴特勒的理论,正视巴特勒理论的局限性,找到它对于妇女解放运动发展的重要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