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批评视角下《自我之歌》两个中译本的对比研究
【6h】

新批评视角下《自我之歌》两个中译本的对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自我之歌》是美国诗人沃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的代表作。因其丰富的内容,大胆的主题思想和自由体,它被誉为国家史诗。自19世纪以来,它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在《自我之歌》一诗中,诗人介绍了平等,自由和民主的主题思想。这些思想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美国民众。为了更清楚的展现主题思想,诗人使用了象征和含混手法来引导读者的想象力和联想。除了象征,诗人也关心诗歌结构。诗歌中词语的重复,押韵等手法展现出诗歌特色,并对诗歌主题的表达有着重要作用。因此,象征,含混,诗歌结构形式和修辞手法都有助于诗歌主题的分析。译者清晰的在译本中陈述这些方面,以方便读者好好理解诗歌。作为文学理论,新批评是20世纪中叶美国著名的文学批评运动。它主要包括三个重要的方法论思想:文学本体论,结构肌质论和细读方法论。 文学本体论,由兰色姆提出,十分重视文本本身。此外,它还列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步骤,供译者理解原文。同时,重视原文的思想使他们更是把原文放在首位,这与忠实原文的翻译原则不谋而合。因此,这要求译者不能改变翻译过后的象征,含混,修辞和结构形式的意义和效果。细读方法论,由理查兹提出,探讨了语境中词语的意义。因为含混的意义大多由语境决定,因此细读方法论为含混的翻译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相应地,译者也减少了误译的可能性。结构肌质论,由兰色姆提出,是有关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他指出文学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因此,诗歌翻译不只是形式的复制。译者也要传达出内容的含义。在这点上,结构肌质论为理解文本内部结构和外部形式提供了有效的方法。译者可以在翻译研究中检验形式和内容是否统一。 在新批评理论的指导下,本文对《自我之歌》的两个汉译本进行了比较分析。翻译活动指的是原文的理解,以及目标文本的再现。在理解的过程中,文学本体论有助于翻译者理解原文。另外,细读法也提供了理解原文本以及目的语文本的方法论的指导。这样,本文从象征,含混和结构方面对两个汉译本进行综合分析。通过比较研究,本文旨在表明,新批评重视文本的思想以及方法也是诗歌翻译研究的有效途径。

著录项

  • 作者

    QIAO LINYING;

  • 作者单位

    东华大学;

  • 授予单位 东华大学;
  • 学科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XIE ZHICHAO;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中国文学;
  • 关键词

    批评视角; 中译本;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