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人结石肾内髓集合管细胞的原代培养
【6h】

人结石肾内髓集合管细胞的原代培养

代理获取

摘要

研究背景:尿石症是最常见的泌尿系统良性疾病之一。据研究资料显示,在发达国家中,美国上尿路结石的发病率为13%,加拿大为12%,欧洲为5-9%,日本为10%,其中60%的患者为草酸钙结石。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男性结石的发病率约为女性的三倍。我国更是世界上尿路结石三大高发区之一。近年来我国泌尿系结石的发病率为1-5%,而南方则高达5-10%,年新发病率120-6020/10万人。不仅如此,结石的复发率也相当高,排石或取石治疗后,7-8年内的复发率约为50-70%。如此高的发病率和复发率使得尿石症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然而结石的发病机制仍然不明,没有有效的手段预防结石的发生和治疗后的复发。目前研究认为结石发生发展主要的可能的影响因素包括环境、代谢及基因等方面。髓质海绵肾是以内髓集合管(IMCD)囊状扩张为特点的一种疾病,并且大部分患者伴有肾多发结石及肾小管酸中毒。内髓集合管(IMCD)作为肾小管的最后一段,位于肾髓质锥体内,IMCD细胞直接参与渗透平衡和酸碱平衡调节。但国内迄今尚未见有人类肾IMCD细胞培养的研究报告。因此,我们尝试进行人结石肾脏IMCD细胞分离、培养。
   目的:通过对正常肾脏及肾结石患者肾脏内髓集合管细胞的培养,建立人结石肾内髓集合管细胞的分离、原代培养及鉴定方法,为进一步研究肾结石及海绵肾的发病机制奠定基础。
   方法:选取肾癌根治术及肾结石与海绵肾行PCNL手术的患者纳入研究。在术后B超定位下穿刺肾锥体,取出两条目标组织,放入装有无菌生理盐水的冻存管中,并低温迅速运送至实验室。在超净台上,将组织吸出放入培养皿中,吸去多余生理盐水,加入含有胶原酶Ⅳ、透明质酸酶、DnaseⅠ及抗生素混合的DMEM/F12消化液4ml,将组织剪碎至长度1mm左右后,放入15ml离心管中,室温,持续轻微摇晃消化8小时。消化好的细胞悬液经BDFALCON100um细胞滤网过滤,并研磨未完全消化的组织,使其通过滤网。滤液在室温下400g离心8min,去上清液。用无菌PBS洗涤后,再次在室温下400g离心8min,重复2次。所剩细胞沉淀加入8ml含有10%小牛血清及抗生素的DMEM/F12培养液,分别加入6孔培养板的其中2孔中。同时取3滴细胞悬液加入另一试管,加入0.4%台盼蓝1滴染色3min,以细胞核拒染作为细胞良好的依据。培养板放于37℃、5%CO2环境中静置培养3天,第四天取出,用无菌PBS洗去未贴壁细胞,更换培养液,以后每3天更换一次。于接种后12天加入D-缬氨酸修饰的MEM培养基(含有10%小牛血清及1:50青链霉素)来抑制成纤维细胞的生长。稳定传代后用免疫组化法对上皮细胞角蛋白抗体等进行检测。
   结果:消化的时间研究发现,在室温下最合适的消化时间为8小时。正常肾及结石肾IMCD细胞活性良好,培养的细胞形态IMCD细胞相符,免疫组化提示角蛋白18染色阳性。海绵肾的IMCD细胞培养可行。
   结论:成功的建立了人类结石肾内髓集合管细胞的培养方法。初步确定了髓质海绵肾的内髓集合管细胞培养可行性。为进一步研究肾结石及髓质海绵肾的发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