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两种手术方式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对比研究
【6h】

两种手术方式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对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hybrid手术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研究

引言

一、资料与方法

二、手术治疗方式

三、结果评价

四、统计结果分析

五、结果

六、讨论

七、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文献综述

在读期间主要学术活动

致谢

展开▼

摘要

颈椎病,也可以称为颈椎综合症,是由于颈椎间盘的退行性变、颈部外伤史或者长期劳损累计,造成颈脊柱内外压力平衡失调,压迫或刺激颈神经根、交感神经、脊髓或椎动脉,以致引起颈部及肩、背、手臂的麻木疼痛,甚至瘫痪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病症。其中,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myelopathy,CSM)的发病率占所有颈椎病的10%-15%,属于脊柱外科中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随着现代化与信息化的日趋发展,人们生活节奏逐渐加快,生活、工作模式不断改变,很多人每日静坐面对电脑时间过长,室外活动不足,颈部得不到充分休息。导致CSM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发病人群逐渐年轻化[1]。CSM基本病因是颈椎的退行性变。在颈椎各个结构中,通常认为颈椎间盘退变最早发生。随着椎间盘的退化变形,含水逐渐量减少,高度逐渐下降和边缘缓慢突出,椎间盘后部包裹的后纵韧带逐渐增厚骨化,边缘骨质增生,椎板间黄韧带以及关节应力增加,韧带关节囊加厚,弹性降低,造成椎管径线减小,构成脊髓压迫症。其中,慢性损伤在CSM发病原因中可作为重要诱发因素。颈椎病多见于老年人,由于其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颈椎骨质增生等,导致颈部的神经根、脊髓或椎动脉受到压迫以及刺激,从而出现一系列症状与体征。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MCSM)是指患者在多个节段椎体同时存在骨质增生、骨赘产生和椎间盘突出变性等多种病理生理学的改变,随后进一步压迫脊髓并导致颈椎病症[2]。现阶段,对于MCSM的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通过解除致压物对硬膜囊的压迫,最大限度的保护脊髓功能的完整,缓解临床脊髓压迫症状。
  对于患有MCSM的患者来说,采取哪一种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可以取得最佳临床效果尚无定论。CSM手术治疗的方法包括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posteriorcervical laminoplasty,PCL)以及前后路联合手术[3]。研究表明,MCSM的患者接受长节段颈椎间盘融合手术治疗后,脊髓压迫症状可以得到明显的好转,但致病节段颈椎活动度明显下降,从而引起邻近节段应力的增加,加速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DJ),导致椎间盘再突出,严重者需再次行手术治疗。正是由于这一弊端,从而使颈椎前路人工椎间盘投入临床使用,近年来,颈椎前路人工椎间盘置换术(Combined with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C-ADR)的应用日益广泛,国内外多位学者报道了C-ADR在临床疗效上与传统的ACDF有着相同的疗效,并最大限度的保留了颈椎的活动度。但目前在颈椎多节段中同时应用多个人工椎间盘置换的临床效果不确切,因而在临床上颈椎间盘置换联合颈椎椎间融合(hybrid手术)的应用逐渐增多,但在hybrid手术与传统的ACCF+ACDF在治疗3节段CSM的病人时的临床效果有待研究。
  目的:
  本次研究通过观察病人术前、术后临床效果以及影像学结果情况,来比较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ACCF)合并人工椎间盘置换术(C-ADR),与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ACCF)合并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两种手术方式,在治疗多阶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人的疗效。
  方法:
  我们回顾性的观察了在2007年7月至2011年8月之间于我院脊柱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42名连续性3节段CSM患者,所有患者的病变部位均在颈3-4至颈6-7椎体之间。根据这些患者接受的手术方式的不同,我们将这42名病人分为两组,A组(共有19名患者,n=19),均接受过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合并1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术,B组(共有23名患者,n=23),均接受过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合并1节段融合术。我们通过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及术后两年的随访期内的各项评分、临床指标及影像学结果。
  结果:
  两组之间的平均年龄、性别、术前椎间高度以及术中平均出血量均无统计学差异。A组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B组(P<0.05)。在随访期内,术后24个月时A组颈部功能障碍恢复指数高于B组(P<0.05),术后第12个月及第24个月,A组视觉模拟评分法得分更低(分别为P<0.05及P<0.001)。另外,在术后第6、12、24个月的随访观察之中,A组颈2至颈7椎间盘恢复的活动范围更大(3次P值均小于0.05)。
  结论:
  相对B组,A组术后颈部功能障碍恢复指数更高,中期疼痛更少,颈2至颈7椎间盘活动度恢复更好。对于患有3节段CSM的患者来说,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合并单个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也许是更好的选择,可以取得更佳的临床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