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奶山羊乳房炎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多重PCR检测方法建立
【6h】

奶山羊乳房炎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多重PCR检测方法建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奶山羊乳房炎研究现状

1.1 乳房炎的发病原因

1.1.1 病原微生物因素

1.1.2 饲养管理因素

1.1.3 动物自身因素

1.2 乳房炎的诊断

1.2.1 乳房外观检查

1.2.2 乳汁微生物学检查

1.2.3 乳汁pH检测法

1.2.4 体细胞数计数法

1.2.5 导电性检验法

1.2.6 PCR法

1.3 药物治疗

第二章 奶山羊乳房炎病原菌分离鉴定

2.1 材料

2.1.1 主要培养基及试剂

2.1.2 主要仪器

2.2 方法

2.2.1 乳样采集

2.2.2 乳样检测

2.2.3 病原菌分离、培养

2.2.4 病原菌鉴定

2.3 结果

2.3.1 乳样采集及阳性检出率

2.3.2 病原菌分离

2.3.3 病原菌鉴定

2.4 病原菌鉴定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病原菌药敏试验

3.1 材料

3.2 方法

3.2.1 菌液浓度的调节

3.2.2 病原菌涂布接种和贴药敏纸片

3.3.3 抑菌圈的测量与记录

3.3 结果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多重PCR检测法的建立

4.1 材料

4.1.1 试剂

4.1.2 仪器

4.2 方法

4.2.1 引物设计

4.2.2 模板准备

4.2.3 单一PCR建立

4.2.4 多重PCR体系建立与优化

4.3 结果

4.3.1 引物设计

4.3.2 单一PCR建立

4.3.3 多重PCR建立

4.3 讨论

4.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奶山羊乳房炎是奶山羊养殖业中较为常见且危害巨大的疾病之一,它不仅给养殖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威胁着羊奶及其相关奶产品消费者的健康,造成食品安全隐患。奶山羊乳房炎病因复杂,与病原微生物、动物自身、饲养管理等都有很大的关系。病原微生物种类繁多且存在较大的地域差异,给该病的诊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目前,我国尚没有可以快速、准确诊断奶山羊乳房炎并且对病原微生物做出精确定位的诊断方法,本次研究主要针对陕西部分地区奶山羊乳房炎进行研究,以期能够为奶山羊乳房炎的诊断、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本次试验从陕西省富平县、陇县两个地区随机选取的11个养殖场采取的55份临床型奶山羊乳房炎乳样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针对主要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建立多重PCR检测方法。研究结果如下:
  1.分离得到形态各异的奶山羊乳房炎病原菌8种54株,其中大肠杆菌1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4株、蜡状芽孢杆菌7株、绿脓杆菌6株、无乳链球菌4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株、真菌2株。大肠杆菌分离率最高,达33.3%,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为25.9%。
  2.分离得到的主要病原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状芽孢杆菌、无乳链球菌,均对氯霉素、四环素、左氟沙星和阿米卡星等药物表现出高度敏感,而对青霉素、万古霉素、环丙沙星、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和庆大霉素等常用药表现中度或重度耐药。
  3.建立了一种直接以菌液作为模板,能够一次性检测蜡状芽孢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4种奶山羊乳房炎主要致病菌的多重PCR检测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