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山东体育学院体育艺术系男子竞技健美操专项力量训练的实验研究
【6h】

山东体育学院体育艺术系男子竞技健美操专项力量训练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中国竞技健美操水平逐渐提高,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1.1.2 发展高校竞技健美操具有重要的意义

1.1.3 专项力量训练对提高竞技健美操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1.2 研究综述

1.2.1 竞技健美操的研究综述

1.2.2 高校竞技健美操的研究综述

1.2.3 专项力量训练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观察法

2.2.3 访谈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2.5 实验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前后运动员专项力量素质指标的显著性分析

3.2 体育院校健美操专项学生专项力量训练方法

3.2.1 速度力量

3.2.2 相对力量

3.2.3 静力性力量

3.2.4 力量耐力

3.3 体育院校健美操专项学生力量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3.3.1 在训练过程中,选择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

3.3.2 注重专项力量训练效应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3.3.3 确保获得的力量力量与专项技术相结合

3.3.4 正确处理好负荷与恢复的关系

3.3.5 注重培养专项学生的练习兴趣

4 研究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竞技健美操运动作为国际体育项目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尚属一项年轻的运动,自从出现以来,就凭借其自身的魅力以及特殊的项目特点迅速被人们熟悉认可并享誉全世界。紧接着就是比赛规则的新鲜出炉、一大批的各个国际组织涌现出来,世界开始大规模的举办国际赛事,一时间竞技健美操可谓是风声鹤起,迅速发展起来并超越了健身健美操的范畴,逐步发展成为以竞赛获得成功为主要目的、以美为主要追求目标,颇受人们青睐的一项艺术性竞技体育运动。近几年来此项运动项目发展相当迅速,国内外比赛及技术发展的信息资料足以充分表明这一现象。我们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总结,认为它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方面是在整套动作中,运动员们选择的动作难度有不断增加的上升趋势。第二方面是艺术感染力增强,竞技健美操成套动作的动作的设计编排要具有创新性,保证动作变化多样,不可千篇一律,缺乏新意;音乐的选择制作要十分谨慎,要求巧妙新颖,力求与动作情境协调一致,切记一味的追求音乐的特殊性而忽视音乐的实际作用。第三方面是要求成套动作的完成质量不断的提高,一整套操中都含有多个动作,在完成这些动作时要面面俱到,力求每一个动作都能出色的完成,只完成其中一些是不能够获得好成绩的。竞技健美操项目在我国的起步虽然不是很早,但却一点也没有妨碍它成为受群众青睐的运动项目。
   目前对竞技健美操定义的认识还是比较统一的,一般认为是指运动员在音乐的伴奏下,跟随音乐的节拍,完美的完成所有的难度动作,以此来展示出运动员的运动能力的一项竞技运动,这种能力主要表现在能够持续不断地表演高强度和复杂动作之上。我们在比赛中可以看出,其比赛成绩的高低是由动作完成质量的高低以及动作难度的高低程度来决定的,所以属于“表现难美型”的运动项目。竞技健美操运动难度比较大,运动员完成起来一般都是比较吃力的,且动作变化迅速多样,一般的动作安排都是比较复杂的,在动作完成过程中运动员还要避免出现重复动作,和缺少艺术性的动作,力求达到艺术巅峰,除此之外还要求运动员具有力量、协调、柔韧等多种身体素质。事实证明运动员如果没有足够好的力量素质做后盾,就不能完成高难度动作,更无所谓在原有难度动作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创新,运动员想要在赛场上表现出高水平,力量素质的提高是极其重要的。步伐移动技术运用的娴熟程度和难度动作的完成质量通常被当做考察健美操专业学生的专项运动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而影响这些标志性动作的动作主要因素就是力量素质训练的水平。而且事实表明,全国各大体育院校当仁不让,为我国竞技健美操的发展做出了最大的贡献。因此,只有认真的研究学习竞技健美操项目的动作用力特点以及专项力量训练的手段和特点,创建竞技健美操力量训练的内容体系,才能为专项力量训练提供更好的服务。
   竞技健美操专业学生的专项力量训练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训练理论计划,唯有这样才可以使健美操专业的学生在日常训练和比赛中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才能使学生的力量素质不断得到完善,高标准地完成难度动作和操化动作,从而把学生的身体素质充分展现出来,展现出力与美的结合。在对山东体育学院体育艺术系竞技健美操专业学生进行的前期调查中发现,在专项力量训练过程中,训练的方式、方法、以及强度等都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把这些问题作为重点进行思考并力求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