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儒教社会中的独行者:李贽儒学思想研究
【6h】

儒教社会中的独行者:李贽儒学思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导论:李贽思想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第一章李贽生活的社会背景

一、朱明的家法

二、白银“密窖”

三、泉南佛国与海滨邹鲁

四、蔡清:从祀孔庙的李贽乡党

五、林载贽的庭训

第二章学校以及科举生涯

一、朱子的科举化

二、科举必由学校:儒教的落实

三、甲榜和乙榜:仕途两重天

四、八股:从经义到时文

五、场上之文与场下之文

第三章入道之门:从王学开始

一、生命的困顿:从辉县教谕到两京国子监

辉县:落落不闻道的五年

两京国子监博士:生命的困境

二、潜心道妙:道之饥渴与师友劝掖

三、狂者的担当:对深造自得之学的呼唤

四、良知:生命困境激发之领悟

五、良知与致良知

六、由私学到圣学:王学的影响

第四章求道师友:李贽的学术渊源

一、留都讲会

二、求道于胜己之友

三、李贽与焦竑

四、李贽与耿定理、王襞

五、李贽与“二溪”

六、龙溪传人

第五章牧民与参禅:治平事业之践履

一、从民好恶,因性牖民

二、教化:儒教与异教之间

三、佛都探藏:对性命下落的窥测

第六章性命之道与治平事业之间

一、出家求道

二、生死情切和对生命的安顿

三、耿李论战:儒教与儒道

耿定向与不容己之学

耿定理之死

儒教与儒道之辩

四、自适,还是治世:李贽史学思想之意义和命运

第七章李贽原儒

一、“几希”

二、人心道心

三、知命与知礼、知言、知人

四、诚

尽性与至诚

诚与诚之

诚实、慎独、毋自欺

五、三纲八目

格物与修身

修齐与治平

君道

忠恕与治道

笃恭无为

六、尊德性与道问学、明哲保身与忠君

七、择善而诚之:学问思辩行

八、孔颜乐处:志道、据德、依仁、游艺

九、学仕以道

十、德礼刑政:好恶以民

十一、“和”为“礼”之本

十二、李贽对孔子的尊崇

至圣

至诚、聪明睿智达天德者

万世师法之制礼作乐者

附言:本文写作方法和创新之处的说明

参考资料目录

致谢

花祭(代后记)

展开▼

摘要

在归纳总结有史以来李贽思想研究既有成果基础上,本文采用“还原性诠释法”研究了李贽儒学思想。“还原性诠释法”是适应时代要求,旨在彰显中国思想主体性之中国思想史研究方法。该方法强调回到历史现场、思想家个体、文本全体,以整个社会存在(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等等)为背景和前提,致力于尽量接近当时思想界以及思想家个人思想原貌和全貌的还原。此外,该方法还简略初步地探索了运用古代汉语诠释原始文本、表述现代学术观点之可能性。 本文以整个儒教社会和李贽个人儒学思想进程和内容之间的紧张为主线,历史地、具体地展开了李贽儒学思想研究。主要创新观点有:泉州地域因素,不足以说明李贽异端思想来源;乃父安贫乐道,对李贽一生以求道为生存意义,有深远影响;李贽背诵时文即中举,不过是嘉靖时科考时风一个案例,并不具有批判意义;李贽儒学思想,经历了从儒教体制内科考、八股化之程朱一般,到王学及其后学学术研究这一过程;致仕前,李贽忠实地履行了家族和社会责任,是儒教社会之孝子贤孙、循吏;耿李论战,是体制化纲常名教与儒学创新思想之间的交锋。但同是为了儒教社会之长治久安;以佛释儒、颠倒万世是非之史论,触犯了儒教正统之道德底线,是李贽罹难之根本原因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