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炎性反应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6h】

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炎性反应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主要符号表

声明

课题指导小组成员名单

前言

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

2.冠状动脉造影

2.1仪器与设备

2.2造影方法

2.3冠状动脉计分方法

3.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显像

3.1仪器与设备

3.2方法

3.3冠脉血管内超声影像表现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型

3.4观察参数及冠状动脉计分方法

4.颈动脉超声检查

4.1仪器与设备

4.2方法

4.3颈动脉超声的影像学分析

4.4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评分标准

5.高敏性C反应蛋白(hsCRP)含量测定

6.统计方法

结果

1.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对照组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比较(见表1)

2.非冠心病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组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等级积分,Crouse积分,斑块数的比较(见表2)

3.冠脉单支与三支病变组间颈动脉等级积分,Crouse积分,斑块数的比较(见表3)

4.CAG与IVUS冠脉病变程度的比较(见表4)

5.非冠心病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组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间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比较(见表5)

6.两种Gensini积分与颈动脉等级积分,Crouse积分,斑块数相关性分析(见表6)

7.颈动脉与冠状动脉斑块性质相关性分析(见表7)

8.血管内超声显像(IVUS)检查结果与颈动脉超声结果比较(见表8)

9.非冠心病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间hsCRP水平比较(见表9)

10.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hsCRP水平比较(见表10)

讨论

1.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机制

1.1内皮损伤

1.2脂纹形成

1.3病变进展

1.4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动脉阻塞

2.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2.1脂代谢异常

2.2年龄

2.3糖尿病

2.4高血压

2.5吸烟

2.6饮酒

2.7肥胖

2.8半胱氨酸

3.CAG与IVUS的比较

4.颈动脉粥样硬化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

5.炎性反应与冠心病的相关临床研究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血管内超声的临床应用进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①通过体表颈动脉超声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测,结合冠状动脉造影(CAG)和血管内超声(IVUS)技术,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②探讨炎症反应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①38例被检查者均为住院接受冠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检查的患者,应用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IMT及粥样硬化斑块,将颈动脉超声指标与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②检测18例不稳定型心纹痛(UAP)患者、1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及8例非冠心病患者的血清高敏性C反应蛋白(hsCRP)浓度。 结果:冠心病组的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等级积分和Crouse积分,斑块数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对照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P<0.01)。根据CAG和IVUS计算的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等级积分和Crouse积分,斑块数均有显著相关性(P<0.01)。UAP组患者血hsCRP水平显著高于SAP组(P<0.01)及非冠心病对照组(P<0.01)。 结论:①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与冠心病成正相关。颈动脉超声检测对冠心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②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含量明显增高,提示存在炎性反应。且hsCRP水平可反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程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