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阿伦特良知理论研究
【6h】

阿伦特良知理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1绪论

1.1问题的提出和意义

1.1.1问题的提出

1.1.2选题的意义

1.2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国外研究现状

1.2.2国内研究现状

1.3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研究思路

1.3.2研究方法

1.4论文的创新之处

2阿伦特的“庸人之恶”与良知

2.1阿伦特对现代性的批判

2.1.1现代性的出场

2.1.2中国现代性的危机

2.2“庸人之恶”的内涵:从“根本恶”到“庸人之恶”

2.2.1康德的“根本恶”

2.2.2阿伦特的“根本恶”

2.2.3阿伦特“庸人之恶”的起源:海德格尔的“常人”理论

2.2.4“庸人之恶”的内涵

2.3“庸人之恶”产生的原因:无思

2.4“庸人之恶”的解决:良知

3阿伦特良知理论的分析

3.1从康德形式主义伦理学说起

3.1.1康德形式主义伦理学的产生

3.1.2从“你不该”的康德形式主义伦理学到“我不能”的良知

3.2良知的内涵与价值

3.2.1从康德的“反思判断”开始

3.2.2记忆

3.2.3 思考

3.2.4 判断

3.2.5良知的价值:危急时刻善行的根源

3.3良知的外在条件:民主制度与公共领域

3.3.1民主制度

3.3.2公共领域

3.4良知的养成:善行的培养与教育

3.4.1善行的培养

3.4.2善行的教育

4阿伦特良知理论的反思与展望

4.1良知的限度

4.2阿伦特良知理论对解决当代道德问题的价值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在从传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转型时期,旧的道德体系的解体使人们失去了可以遵循的内在法令,因而导致了一系列的道德危机,严重影响了社会的良性发展。善的生活何以可能,正在成为不得不面对的重大道德课题。经历了严重道德失范时期的犹太裔哲学家汉娜·阿伦特关于良知的思考为研究和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汉娜·阿伦特认为,现代社会的世俗化已经使道德丧失了传统时代的崇高感,从而演变为可以随时替换的风俗。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人都会沉陷于对个人利益的极端关心的状态,袖手旁观、助纣为虐等“庸人之恶”现象的发生也就有了社会基础。那些少数能够恪守道德行为的人,就是具有良知的人,他们是阿伦特所谓“黑暗时代”的希望。所谓良知就是能够时时面对自己、反思自己的能力,这种能力一方面能使人产生长久的记忆,因而能产生内在的约束力;另一方面,良知的反思能力也有助于思考与判断的形成,进而强化辨别是非的能力。
  然而,如果只有少数人才能坚持良知,显然无法改变整个社会的道德境况。道德行为不仅需要内在的良知,也需要外在的条件和制度保障。因此,公共领域的发展和公民精神的培养,才能使每个人的良知得到正常的发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