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水稳碎石基层水泥剂量控制体系研究
【6h】

水稳碎石基层水泥剂量控制体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1.1 本文研究背景

1.2国内外水稳基层应用及发展现状

1.3主要研究方法及内容

第二章 拌和站水泥计量系统研究

2.1概述

2.2水泥的储料均匀性研究

2.3水泥计量常用方式及设备

2.4集料称重及控制方式

2.5水的计量

2.6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水泥剂量检测方法的研究

3.1概述

3.2 EDTA滴定研究方法和思路

3.3 级配变化对水泥剂量检测的影响研究

3.4取样方法对水泥剂量检测的影响分析

3.5含水量和测定时间对结果的影响

3.6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水稳材料施工过程中级配均匀性研究

4.1概述

4.2 拌和设备的拌和均匀性研究

4.3运输过程中的均匀性控制

4.4摊铺均匀性的控制

4.5 碾压质量控制

第五章 结论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5.1 主要结论

5.2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 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由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具有整体稳定性和耐久性良好、强度和承载能力较高等优点,而被广泛的应用在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中,资料表明,我国已经修建完成的各等级公路中,90%以上路面基层、底基层使用的是以水泥、石灰、粉煤灰等为结合料的半刚性材料,而这其中,又以水泥稳定类材料基层、底基层应用最为广泛。
  长期以来,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生产、检测过程中,对水泥剂量控制体系的研究较为欠缺,这也导致了水稳基层施工过程中水泥计量不准确,波动性明显、水泥剂量检测方法不统一、不完善,离散性较大。从而严重影响水稳基层、底基层铺筑质量及路用性能的发挥,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程造价。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进行了分析研究。
  水泥在储料仓内存储,由于高度较大,导致其上、下部不同深度处的储料密度存在一定差异,鉴于此,本文采用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来定量模拟、分析水泥储罐内距顶面不同深度处储料密度的变化趋势及变化值。计算结果表明储料密度值在罐体高度方向上变化明显。以此为依据,对后续水泥称量、计量方法进行改进,通过对改进前后的效果进行分析,显示出了较高的实用价值。
  在水泥剂量的实时检测方面,工程中普遍采用的的EDTA滴定检测方法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文章从剂量检测的原理出发,建模分析不同级配比表面积差异导致的滴定结果差异性,从而在理论上证明级配均匀性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并且可以进行修正。对于目前生产中应用的多种过筛方法,本文也进行了分析、比较,从理论出发,用实验验证,推荐出了合理的滴定过筛方法并指出其它方法的不足之处。
  在混合料后续的“拌和——运输——摊铺——碾压”过程中混合料级配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在保证混合料均匀性的前提下,提高施工技术水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