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美学生英文个人陈述中情态系统的对比研究
【6h】

中美学生英文个人陈述中情态系统的对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致谢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目录

Figures and Tables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 Objectives of the Research

1.3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1.4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Studies on Modality

2.2 Personal Statements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

3.1 Interpersonal Function in Halliday’s 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

3.2 Framework of Modality in Halliday’s 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

3.3 Linguistic Realization of Modality

Chapter Four Methodology

4.1 Research Questions

4.2 Data Collection

4.3 Research Methods

4.4 Research Process

Chapter F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5.1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Modality System

5.2 Discussion

Chapter Six Conclusion

6.1 Major Findings

6.2 Implications

6.3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y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近年来,随着世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申请出国留学的学生人数与日俱增。个人陈述是展示自我、表现自身能力的最主要的途径之一,在留学申请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由于许多学生对此类型的学术写作不熟悉,缺乏写作技巧,并且对外国文化背景知识知之甚少,从而造成许多文章写作不规范、质量不高等现象,致使申请失败。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个人陈述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关于该体裁的研究还不多见。因此,本文将从系统功能语法角度对比分析中美学生的个人陈述。
  本文从书籍以及网站搜集到30篇中国学生和34篇美国学生写的英文个人陈述作为语料并建成两个语料库,前者标为中国语料库,后者标为美国语料库。本研究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框架,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情态动词,情态附加语,谓语扩展形式和情态隐喻。并对情态的类型,情态值和情态取向进行探讨。旨在揭示每种情态表达方式在两个语料库中的分布有何异同以及两国学生在情态类型、情态值和情态取向的使用和选择中的异同,并试图解释产生异同的原因,探讨情态系统实现的人际意义。
  通过对比研究,可以发现两个语料库中的情态实现方式既有共同之处也存在诸多的差异。共同点主要表现在:1.情态动词和情态附加语出现在两个语料库中的频率最高;2.情态隐喻被使用的频率相对较低,而谓语动词的扩展形式很少被使用;3.在情态的类型选择方面,实现情态意义的表达方式远远超过意态的表达方式;4.对于情态值的选择,两国学生都偏好使用中值的情态表达方式;5.就情态取向来讲,主观表达方式的使用频率要远高于客观表达方式。由于两国的文化价值观,文化模式和文化导向不同,出现很多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中国学生使用表达可能性的情态的频率大于美国学生,但是,表达意愿和义务的情态出现在美国学生的个人陈述中的频率更高;2.美国学生使用高值情态表达方式的频率要高于中国学生;3.中国学生倾向于使用更多的客观表达方式,但是美国学生却几乎没有使用类似表达。
  本文不仅将情态系统相关理论与实际应用合理相结合,而且扩展了该理论的应用范围,更加深了人们对个人陈述中情态实现手段和作用的理解。此外,该研究对于个人陈述的写作和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