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庸之道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促进作用
【6h】

中庸之道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促进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绪论

1.1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1.2研究现状

1.3 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

2、中庸之道的概念及其形成过程

2.1中庸之道的概念

2.2“中庸之道”的发展过程

2.3国内外学者对中庸的研究

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

3.1 和谐

3.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中庸之道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

4.1促进人自身的和谐发展

4.2 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发展

4.3促进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发展

4.4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中庸》的主要内容并非现代人普遍理解的中立、平庸,“和事佬精神”,而是以修养人性为核心和出发点,推而广之,“无远弗届”,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深刻的论述和指导意义,以期对各种事情都能做到“允厥执中,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等,它的最终目的,在于营造一个“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全方位的社会和谐。
  和谐体现的是人类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等方面的共生、共处、共荣的关系,这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人类社会理想境界的执着追求,也是人类永续性发展的生态需要。和谐社会是新时期、新阶段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今世界的主题。概括地讲,就是要在尊重人、尊重自然、尊重规律的基础上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使各种矛盾以和谐的状态存在,在多样性中求统一,是一个长久的话题和建设的目标。
  在当代,有效地继承和弘扬中庸之道,构建和谐社会,对于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而且我们相信,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间必然充满了大量的细节性实践。然而,一切的实践都必须有正确的理论作为指导。本文试图从历史和现实的双重角度出发,对中庸之道的内涵、外延等进行比较系统的分析与梳理,并就其对建设和谐社会所具有的促进作用进行详实论证。
  本文由四部分组成:第一章,绪论。对课题的研究现状、目的和意义等进行阐述;第二章,分析中庸之道的概念与形成过程;第三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第四章,重点阐述中庸之道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促进作用。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人自身的和谐发展;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发展;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整个国家与外部世界的和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