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张爱玲小说思想艺术价值论
【6h】

张爱玲小说思想艺术价值论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第一章张爱玲从创作理念上“解构”主流文学思维模式

第二章解构海派文学传统,标志海派文学成熟

第三章解构近代通俗文学

第四章解构理想和虚幻的人性形式

第五章反省女性自身的心理痼疾以解构父权文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张爱玲小说是中国现代都市文学中具有现代性特征的存在。它以30、40年代的中西文化交叉的沪港洋场社会为背景,描绘了在现代都市崛起的半殖民地社会中“现代都市人”的生存状态。作为一个有个性的作家,张爱玲从不追随流俗,她从切身感受体验出发,广泛地吸收中与外、俗与雅、传统与现代的文学精华,并将它们融为一体,创造了具有独特个人风格的小说样式。本文将张爱玲小说放置于中国现代文学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参照“海派”小说、近代通俗小说的思想艺术成就,研究张爱玲小说思想艺术的独特价值。 第一章,从张爱玲的创作理念形成入手,分析张爱玲小说产生的特殊时代背景以及创作理念形成的个人因素。上海沦陷的特殊时代背景,为张爱玲的文学想象和情感体验提供了适宜的土壤;开放的都市环境不仅仅为卖文为生的张爱玲提供了生存的环境,而且成为其小说创作的主要背景;经验世界的独特感受,使张爱玲关注日常凡俗的人生本相;个人的阅读嗜好,使张爱玲自觉地接近与其精神特征相契合的作家作品。张爱玲以描写都市病态的人性的创作理念解构了主流文学的宏大话语。 第二章,张爱玲小说的美学品格解构了海派文学传统。将张爱玲小说放置于“海派”文学历史发展的链条之中可以发现:一方面,张爱玲继承了“新感觉派”小说的现代技巧,她在继承之上又有超越,她将心理分析融会于小说的内在结构及其外在形式中,所剖析的心理蕴涵着深广的社会内容。这种将心理分析与故事叙述结合在一起的创作手法既使小说有深度和感染力,又符合市民的审美情趣。她有意识地融合了小说与电影两种艺术形式,拓宽了小说的表现领域;另一方面,她以永恒的人性主题解构以茅盾《子夜》为代表的左翼文学阶级分析的小说模式。从坚持自己的立场出发她描写了普通人的传奇故事,从而使她的小说成为迥异于左翼小说的文学样式。 第三章,张爱玲小说以形而上的深刻内涵解构通俗文学的“客观”浅近的叙述。在题材的选择、内容和叙述方式上,她继承了通俗文学的成就,同时她又吸收了西方文学观念和现代技法,将形而上人性的深刻内蕴贯注于文本,构建了外俗内雅、融传统与现代于一炉的文学样式,实现了对通俗文学品格的提升。 第四章,她的小说以对人性“真相”的揭示解构理想的人性形式。她将母亲置于“人”的位置揭示其生存的真相,解构了千百年来关于母亲的神话;张爱玲小说的形形色色扭曲的两性婚姻形式反映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畸形社会的现实,以畸形的两性关系解构了正常性爱关系,审视女性在家庭婚姻中的位置,检讨和批判女性性爱心理。 第五章,张爱玲小说以清醒的女性主体意识解构父权文化,反省女性自身心理痼疾。张爱玲女性主体意识的形成主要来自于自身的经验世界,家庭环境的影响滋生其反抗父权文化压抑的意识,并促进其独立自强意识的形成,她将这种意识体现在小说之中。通过女性被奴化、物化、兽化现象的透视,探询女性心理痼疾形成的根源,解构了父权文化。 “解构”是本论文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解构不仅是一种形而上的思考、一种开放性思维,而且它所包含的肯定与否定的双重内涵与张爱玲创作思维有某种契合,解构理论的运用为张爱玲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立场。另外,论文还将文本细读和宏观分析相结合、综合考察和个案分析相结合,并通过比较分析和历时性的分析突出其小说思想艺术价值。论文详细地阐述了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外在与内在生成机制,充分显示出一个与众不同的天才作家的超人之处。张爱玲不仅以强烈的个人风格展现了作品的独有价值,而且也奠定了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