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张爱玲现象张爱玲小说的沉浮及开辟的文学新方向
【6h】

论张爱玲现象张爱玲小说的沉浮及开辟的文学新方向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第一章想像与还原:从“祥林嫂”到“曹七巧”

1.1主流话语体系下的女性形象解读

1.2现代女性作家的自我言说

第二章传奇与真实:张爱玲“横空出世”及开辟的文学新方向

2.1张爱玲的“横空出世”与上海文化氛围之关系

2.2张爱玲小说开辟的文学新方向

第三章消隐与重现:“传奇”命运与文学影响力

3.1 1945年后的张爱玲小说创作

3.2张爱玲小说的重新发现与文学影响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从20世纪40年代出版《传奇》以来,张爱玲与她的作品一起在中国文坛沉浮了60多年。40年代,张爱玲“横空出世”,红透大上海;50年代,她毅然离开祖国,在美国进行艰难的创作,致使60、70年代完全被大陆评论界与读者遗忘,其影响仅限于港台地区。到80年代中期张爱玲又重新被人提起,随后再次在全国范围内引发新一轮的“张爱玲热”,并将其影响一再拓展与延伸,形成了有趣的“张爱玲现象”。 “张爱玲现象”的产生不仅与她自身传奇般的经历与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中国社会环境变化密切相关,而且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生、发展及其现代文学本身的性质定位、精神内涵的转变有着重要的联系。“张爱玲现象”正如一面镜子,折射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些引人注意又意味深长的问题。 就张爱玲本身的创作而言,她继承了“五四”以来的女性写作传统,以尖锐的视角深入都市女性阴暗疮痍的精神世界,揭示自“五四”以来一直被男性话语所遮蔽的真实女性生存与心理状况,开辟了现代女性精神批判写作的新方向;另一方面,她发扬了“五四”时期关注个人与海派写作中关注女性与日常生活的叙事传统,以家庭生活与家庭中的女性为主要描写对象,消解了政治意识形态对文学过多的干预与既定的写作模式,坚持了“五四”以来一批女性作家所追寻的自我言说立场;在文学审美追求上,她独辟蹊径,确立了苍凉的审美基调与文学创作观,开辟了中国现代文学中独特的“张式”叙事,成为后人模仿的典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