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现代教育小说主题流变研究
【6h】

中国现代教育小说主题流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言

第一章 中国现代教育小说“反叛主题”的发展与流变

第一节 批判科举制度 反叛封建教育

第二节 暴露教育问题 批判教育弊端

第三节 持守教师良知 反抗社会黑暗

第二章 中国现代教育小说“拯救主题”的发展与流变

第一节 着眼未来 救救孩子

第二节 民族危亡 教育有责

第三节 问题教师 自救为先

第三章 中国现代教育小说“寻路主题”的发展与流变

第一节 立足现实 寻找生存之路

第二节 以人为本 探索成长之路

第三节 情系教育 追求理想之路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教育小说是中国现代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教育小说蕴含着文学家的教育思想,同时也寄托着教育家的文学情怀,文学情怀和教育思想成为教育小说的双翼。中国现代教育小说作为一个独特的交叉领域,虽然引起教育工作者和文学研究者的共同关注,但却未引起足够重视。
  本论文在吸收以往中国现代教育小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运用主题学研究方法,分别选取“反叛主题”、“拯救主题”和“寻路主题”三个贯穿中国现代教育小说史的主题进行梳理分析,通过三大主题的发展流变研究,探讨中国现代教育小说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文学意蕴。主题学意义上的“主题”是指在文学流变的过程中相对稳定的基本元素,如题材、主题思想、人物形象等皆可作为“主题”进行研究。“主题研究”旨在通过文本梳理,寻找贯穿其始终的某些元素并对这些元素进行分析和归纳,从而在内容和形式方面揭示该作家创作上的承传和创新。
  中国现代教育小说主题发展流变的原因,既有教育内部和文学自身的因素,更有时代变迁、社会动荡所引发的根本动因。在历史的发展流变中动态研究中国现代教育小说主题,不但具有文学和教育学价值,而且具有社会学和历史学意义。
  在结构上,本论文主要由五部分组成,即绪言部分、正文三部分和结语部分。
  绪言部分陈述教育小说在中外文学史上的传承演变,对其进行追源溯流,进而提出教育小说等与之相关的概念,阐明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正文部分共分三章。
  第一章主要围绕中国现代教育小说中的“反叛主题”进行梳理研究。
  1919——1949年的中国现代社会属于动荡不安的历史转型期,文化启蒙、政治动荡、民族危亡、军事斗争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给中国现代教育事业铺设了极为复杂的社会历史大环境。反叛传统、批判守旧、抗争黑暗的呼声,普遍存在于整个社会领域,在文化教育界尤为突出,以“反叛”为内容的中国现代教育小说大量存在,于是构成中国现代教育小说的“反叛主题”。“反叛主题”的具体内涵随社会时代的变迁而有所不同,于是就有“反叛主题”的发展与流变。第一章分别从“批判科举制度,反叛教育思想”、“暴露教育问题,批判教育弊端”、“持守教育良知,反叛教育黑暗”这三个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论述。
  第二章主要围绕中国现代教育小说中的“拯救主题”进行梳理研究。
  在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的现代历史上,教育肩负着许许多多的“拯救”使命,这种拯救使命既有对孩子的拯救,又有对民族危亡的拯救,也还包括拯救者——教师——的自我拯救。于是,中国教育小说就有若干层面上的“拯救主题”的存在。
  鲁迅先生“救救孩子”的呼声,惊醒了一个时代,同时开启了一个有关启蒙和教育的新时代。“救救孩子”的呼声,不仅预示着教育的危机和民族的危机,而且把希望着眼于未来,站在时代高度上呼唤中国社会由“老年本位”向“儿童本位”的转变。教育的社会作用历来为人们所重视,“教育救国”思潮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一股生生不息乃至不断高涨的思潮,其核心思想是认为社会的改造和进步主要是通过教育来实现,把发展教育视为国家强弱兴衰的根本标准。“教育救国”思想作为中国知识分子为之奋斗的目标之一,引领着中国知识分子前赴后继,寻求救国之路。教师要教育学生做人,自己先要做出表率,“其身正,不令而行”。从社会角度而言,要拯救教育,除了救孩子,重要的是要救教师;作为一名教师,无论是拯救孩子还是拯救国家,首先要完成对自己的救赎。
  第三章主要围绕中国现代教育小说中的“寻路主题”进行梳理研究。
  20世纪上半期的中国,大清王朝的灭亡和知识分子对中国旧教育的否定,导致了“整体性的丧失”。使得一切都失去了根基。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依然在苦苦的追寻与探索,寻路成为了他们的必然使命。在实现现代化的路途上,教育肩负着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合格公民和引领社会发展的重任,教育工作者等于精神领域的拓荒者和引路人。中国现代教育小说记录了教育领域的拓荒者为国家、为民族寻找教育之路的曲折过程,同时,探路者自身也在探索的路上留下了歪歪斜斜的脚印,在历史的转折点或者十字路口,探索者迷失的脚印也比比皆是,因此中国现代教育小说包含丰富的“寻路主题”。本章分别从“寻找生存之路”、“探索成人之路”和“追求理想之路”三个方面分析“寻路主题”的发展和流变。
  结语部分对论文进行概括,凸显中国现代教育小说的地位与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