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羟脯氨酸与死亡时间及损伤时间关系的研究
【6h】

羟脯氨酸与死亡时间及损伤时间关系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部分不同死亡原因大鼠骨骼肌羟脯氨酸含量变化与死亡时间关系的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大鼠股骨骨折后血清羟脯氨酸含量变化与损伤时间关系的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胶原蛋白的研究进展

个人简介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主要从以下两部分展开: 第一部分、不同死亡原因大鼠骨骼肌羟脯氨酸含量变化与死亡时间关系的研究 目的:建立三种不同死因(电击、窒息、失血)大鼠的死亡模型,观察其死亡过程,研究死后骨骼肌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含量变化与死后间隔时间的关系,检测其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为死亡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推断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拓宽法医实践中推断死亡时间的科学依据。 方法:将126只健康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三个实验组,分别用不同方式(电击、窒息、失血)将其致死后置于人工气候箱内,恒温30℃,湿度恒定为50%保存0h、24h、48h、72h、96h、120h和168h,后剖取大鼠右股内收大肌,采用MRK-3型酶标仪测定死后不同时间点骨骼肌羟脯氨酸含量。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寻求死亡时间与各变量之间的变化规律,计算各参数与PMI的相关系数,求出回归方程。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比较三种不同死亡原因大鼠骨骼肌羟脯氨酸含量变化之间的差别。 结果:(1)建立三种死亡模型的过程中,观察到窒息组死亡速度最快,其次是电击组,失血组死亡速度最慢。(2)大鼠死亡后骨骼肌羟脯氨酸含量变化均随死亡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且与死亡时间呈近似的线性关系。(3)用死后168h占0h含量百分数表示HYP的分解速度,其中电击组最快(45.2%),其次为窒息组(49.7%),失血组最慢(54.9%)。 结论:大鼠死亡后骨骼肌羟脯氨酸含量变化逐渐减少,说明机体死亡后羟脯氨酸的稳定性遭到破坏,可能是体内的酶解和微生物的消化导致了决定胶原蛋白稳定性之一的羟脯氨酸的羟基受到破坏,致使其含量与死亡时间具有相关性。羟脯氨酸有望用于法医实践中晚期死后经过时间的推断。 第二部分、大鼠股骨骨折后血清羟脯氨酸含量变化与损伤时间关系的研究 目的:建立大鼠股骨骨折模型,用于研究损伤后血清羟脯氨酸(HYP)含量变化与损伤时间的关系,检测其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为损伤时间推断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拓宽法医实践中推断损伤时间的科学依据。 方法:将66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1个对照组和10个实验组,利用250g重锤从200cm高度垂直打击右股骨中段致其粉碎性骨折,采用MRK-3型酶标仪测定伤后0d、1d、3d、5d、7d、11d、14d、17d、21d、24d和28d血清羟脯氨酸含量。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寻求大鼠损伤后与各变量之间的变化规律,计算各参数与损伤时间的相关系数,求出回归方程。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比较大鼠股骨骨折后血清羟脯氨酸含量变化。 结果:(1)大鼠血清羟脯氨酸浓度在伤后14d内呈时序性增大趋势。(2)14d时浓度达峰值后又呈时序性减小趋势,至伤后28d时,大鼠血清羟脯氨酸浓度降至较低水平。(3)大鼠骨折后至28d时血清羟脯氨酸浓度仍高于对照组。 结论:大鼠骨折后血清羟脯氨酸浓度在一定时期内较对照组浓度有升高趋势,说明羟脯氨酸在骨折后参与了骨折的再生修复,其浓度变化与骨折后损伤时间具有相关性。有望用于法医实践中晚期骨折损伤时间的推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