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消痞汤对急性肝衰竭模型大鼠消化间期移行性运动复合波及胃肠激素变化的研究
【6h】

消痞汤对急性肝衰竭模型大鼠消化间期移行性运动复合波及胃肠激素变化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第一章材料和方法

第二章结果

第三章讨论

第四章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附表

综述急性肝衰竭胃肠功能障碍机制及枳实消痞汤对其治疗作用的研究进展

个人简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
   急性肝衰竭患者出现胃肠功能障碍甚至胃肠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及其预后,目前临床上应用的西药效果不理想。中国传统医学历来重视脾与胃,肝与脾之间的关系,在调整胃肠功能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且中药不良反应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观察中药制剂枳实消痞汤(李东垣)高、中、低剂量组和莫沙比利组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胃肠消化间期移行性运动复合波(migrating motor complex,MMC)变化的影响,从而来探讨枳实消痞汤对急性肝衰竭大鼠的胃肠道功能障碍治疗作用,同时检测正常对照组大鼠和急性肝衰竭组大鼠血清胃动素(MTL)、瘦素(Leptin)以及饥饿激素(Ghrelin)浓度,以此研究急性肝衰竭时胃肠激素浓度的变化,探讨急性肝衰竭时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
   方法:
   采用D-氨基半乳糖造成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用多道生理记录仪分别记录正常对照组和急性肝衰竭组,莫沙比利阳性对照组大鼠以及枳实消痞汤高、中、低剂量组的胃肠消化间期移行性运动复合波,并对各组大鼠十二指肠MMC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正常组和急性肝衰竭组血清中的胃动素、瘦素以及饥饿激素浓度,分别比较两组浓度的差异。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较,急性肝衰竭大鼠组的十二指肠MMCⅡ相持续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较,急性肝衰竭大鼠组十二指肠MMCⅢ相持续时间显著缩短(p=0.001)。
   与莫沙比利组相比较,枳实消痞汤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十二指肠MMCⅡ相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658,p=0.879);与低剂量组相比较,中剂量组十二指肠MMCⅡ相显著缩短(p=0.001);与莫沙比利组相比较,枳实消痞汤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十二指肠MMCⅢ相持续时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567和0.441),枳实消痞汤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相比较十二指肠MMCⅢ相持续时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841);与低剂量组相比较,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十二指肠MMCⅢ相持续时间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6,p=0.004);与莫沙比利组相比较,枳实消痞汤高、中、低剂量组对周期的改变没有统计学意义(p=0.372,0.347,0.716)。
   急性肝衰竭大鼠较正常对照组大鼠的饥饿激素浓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531和-7.210p<0.05);急性肝衰竭大鼠较正常对照组大鼠的胃动素浓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64和-2.530p<0.05);急性肝衰竭大鼠较正常对照组大鼠的瘦素浓度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差异(t值分别为-3.550和-6.031p<0.05)。
   结论:
   急性肝衰竭大鼠十二指肠MMCⅡ相显著延长,呈移行性簇状收缩,MMCⅢ相显著缩短,以上可能是导致急性肝衰竭大鼠胃肠动力障碍出现的腹胀、恶心、呕吐,厌食等的主要原因。枳实消痞汤高、中、低剂量组和莫沙比利组均对急性肝衰竭大鼠十二指肠MMCⅡ相缩短和MMCⅢ相延长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中枳实消痞汤高剂量组、中剂量组相比较莫沙比利组疗效相近。这为急性肝衰竭患者临床出现的胃肠动力障碍提供了又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今后临床工作中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急性肝衰竭大鼠的胃动素,瘦素,饥饿激素的浓度都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浓度,这些胃肠激素升高可能是肝性胃肠功能障碍出现的恶心、呕吐、厌油、腹胀等症状的原因之一,为进一步研究急性肝衰竭患者临床胃肠功能障碍机制提供了证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