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hnRNP K与HPV16整合关键基因E2、L1在子宫颈癌变中的作用及其交互效应
【6h】

hnRNP K与HPV16整合关键基因E2、L1在子宫颈癌变中的作用及其交互效应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常见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1.2资料收集

1.3仪器与试剂

1.4实验方法

1.5 资料整理与分析

2 结 果

2.1 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

2.2 子宫颈癌相关因素分析

2.3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子宫颈癌变的关系

2.4 hnRNP K蛋白的表达与子宫颈癌变的关系

2.5 hnRNP K蛋白表达与HPV16感染在子宫颈癌变中的关系

2.6 不同子宫颈病变组中HPV16 E2和L1蛋白的表达

2.7 hnRNP K、HPV16 E2和HPV16 L1蛋白表达的交互作用

2.8 子宫颈癌变多因素间的交互作用

3讨 论

3.1 HPV感染与子宫颈癌变的关系

3.2 HPV16整合关键基因E2和L1蛋白表达在子宫颈癌变中的作用

3.3 hnRNP K蛋白表达在子宫颈癌变中的作用

3.4 hnRNP K与HPV16 E2、L1蛋白表达在子宫颈癌变中的交互作用

4全文小结

1、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点

2、本研究不足之处及进一步研究设想

参考文献

综述: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K/E及HPV16与子宫颈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目的:子宫颈癌(cervical cancer)位居全球女性恶性肿瘤第四位,对女性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的持续感染是引起子宫颈癌发生的主要病因。HPV DNA与宿主基因的整合是子宫颈癌变发生的关键环节,在此过程中,HPV16整合关键基因E2和L1发挥着重要作用。核不均一性核糖核蛋白 K(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 K, hnRNP K)可通过保守的hnRNP K同源结构域(KH域)与DNA或RNA结合,参与DNA的转录、RNA的加工运输、以及对细胞周期、细胞凋亡进行调节等多种生物过程,从而调控基因的表达。因此,hnRNP K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hnRNP K在子宫颈癌变中的作用及其与HPV16整合关键基因E2和L1间的相互关系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检测 HPV16整合关键基因 E2、L1和hnRNP K在子宫颈癌病变的不同阶段蛋白的表达,旨在探讨hnRNP K及HPV16整合关键基因在子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从而为子宫颈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为子宫颈癌的诊断和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方法:于2014年6月至2014年9月在山西省介休市建立的子宫颈病变研究队列中选取正常子宫颈(NC)女性62例,低度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患者64例,高度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患者60例,以及2015年11月至2016年2月在山西省肿瘤医院就诊的子宫颈鳞状细胞癌(SCC)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经液基薄层细胞检测技术(TCT)筛查、阴道镜检查,最终由病理学确诊。采用结构式调查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和子宫颈癌变的相关因素,同时采集其子宫颈脱落细胞和子宫颈组织标本。采用导流杂交法检测HPV感染状况,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hnRNP K和HPV16 E2、L1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相关资料的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和Kruskal-Wallis H检验。应用相加模型及其交互作用指标RERI、API、S进行两因素间交互作用的定性和定量评估,应用广义多因子降维法(GMDR)进行多因素间交互作用的分析。
  结果:⑴HPV的感染率在NC组(24.2%)、CINⅠ组(43.8%)、CINⅡ/Ⅲ组(68.3%)和SCC组(87.5%)中不同(2=47.580,P<0.001)。HPV感染导致CINⅠ、CINⅡ/Ⅲ和SCC发生是HPV阴性的2.44倍、6.62倍和21.93倍。随着子宫颈病变的加重,其感染率逐渐升高(2趋势=47.238,P<0.001)。⑵HPV16的感染率在CINⅠ组(15.6%)、CINⅡ/Ⅲ组(46.7%)和SCC组(67.5%)中均高于NC组(9.7%)。HPV16感染导致CINⅠ、CINⅡ/Ⅲ和SCC发生是HPV16阴性的1.73倍、8.17倍和19.39倍。随着子宫颈病变的加重,其感染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2趋势=48.036,P<0.001)。与NC组相比,HPV16感染率在CINⅡ/Ⅲ组和S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0.754,P<0.001;2=37.144, P<0.001),但在CINⅠ组与NC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2=1.005,P=0.316)。⑶hnRNP K蛋白表达量在NC组、CINⅠ组、CINⅡ/Ⅲ组和SCC组中不同(H=36.768,P<0.001)。hnRNP K蛋白表达量在CINⅠ组、CINⅡ/Ⅲ组和SCC组的均高于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除CINⅠ组和SCC组间外,其余各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nRNP K蛋白高表达导致CINⅠ、CINⅡ/Ⅲ和SCC发生是hnRNP K蛋白低表达的2.56倍、5.00倍和3.00倍。随着子宫颈病变的加重,hnRNP K蛋白的高表达率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趋势=11.331, P=0.001)。hnRNP K蛋白高表达与HPV16感染在子宫颈病变过程中存在正相加交互作用。⑷HPV16 E2蛋白在NC组、CINⅠ组、CINⅡ/Ⅲ组和SCC组中表达量分别为1.86±0.08、1.61±0.80、1.02±0.60和0.85±0.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20.990,P<0.001)。随着子宫颈病变程度的加深,HPV16 E2蛋白相对表达量逐渐降低,除NC组和CINⅠ组、CINⅠ组和CINⅡ/Ⅲ组及CINⅡ/Ⅲ组和SCC组之间,其余各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⑸HPV16 L1蛋白在NC组、CINⅠ组、CINⅡ/Ⅲ组和SCC组中表达量分别为0.90±0.66、0.93±1.28、0.39±0.46和0.21±0.66,经Kruskal-Wallis H检验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10.701,P=0.013)。HPV16 L1蛋白相对表达量除CINⅠ组外,其余各组均低于 NC组。除 CINⅠ组和 CINⅡ/Ⅲ组及 CINⅠ组和SCC组之间,其余各两组间 HPV16 L1蛋白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⑹应用广义多因子降维法(GMDR)分析hnRNP K高表达、HPV16 E2和HPV16 L1蛋白低表达间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在CINⅡ/Ⅲ组和SCC组中最佳模型均为hnRNP K高表达、HPV16 E2和HPV16 L1蛋白低表达,而在CINⅠ组中未见类似效应。进一步纳入子宫颈癌变相关因素后进行GMDR分析,结果显示,CINⅠ组中的最佳模型由hnRNP K蛋白高表达和被动吸烟构成;CINⅡ/Ⅲ组中最优模型由hnRNP K高表达和HPV16 E2蛋白低表达、性生活后洗阴、人工流产史构成;hnRNP K高表达和HPV16 E2蛋白低表达、哺乳喂养、人工流产史、产次的五因素模型是SCC组中的最佳模型。
  结论:①HPV感染特别是HPV16感染可增加患CINⅠ、CINⅡ/Ⅲ与SCC的风险。②hnRNP K高表达可增加子宫颈癌变发生的风险,可作为CIN的早期标志物。若出现持续升高后hnRNP K表达量降低,提示癌变的可能性增加。hnRNP K高表达与HPV16感染在子宫颈癌变中可能具有协同作用,提示两者同时存在可增加罹患子宫颈癌的风险。③HPV16 E2、L1蛋白在CINⅡ/Ⅲ和SCC中的表达量均低于NC和CINⅠ,提示两者在子宫颈高度病变和子宫颈癌中可能与宿主DNA发生了整合,可做为子宫颈癌防治的新的靶蛋白。④hnRNP K高表达、HPV16 E2、L1蛋白低表达间的交互作用可能增加CINⅡ/Ⅲ和SCC的发生风险。提示在发生高度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子宫颈癌时, hnRNP K与HPV16 E2、L1可能有协同作用,但仍需进一步研究。⑤hnRNP K蛋白高表达和被动吸烟的交互作用可能增加CINⅠ的发生;hnRNP K高表达和HPV16 E2蛋白低表达表达、性生活后洗阴、人工流产史的交互作用可能增加患CINⅡ/Ⅲ的风险;hnRNP K高表达和HPV16 E2蛋白低表达、哺乳喂养、人工流产史、产次的交互作用可能增加 SCC的发生。提示子宫颈癌变的发生过程中,可能存在环境和病毒基因的相互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