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临川四梦”中的赋体文研究
【6h】

“临川四梦”中的赋体文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 汤显祖和“临川四梦”

2 戏曲与辞赋之关系

2.1 泛戏剧形态与早期辞赋之共性

2.2 古典戏曲之用赋概述

3 “临川四梦”用赋之缘由

3.1晚明小品赋的发展及其娱乐精神

3.2汤显祖的“至情”观与辞赋的抒情传统

3.3“临川四梦”中的讽世意味和辞赋的讽谏性

4 “临川四梦”中的赋体文

4.1 摹人赋

4.2 绘景赋

4.3 记梦赋

4.4 抒怀赋

4.5 戏谑赋

4.6 状物赋

5 赋体文对“临川四梦”创作艺术之影响

5.1 体制结构

5.2 剧本语言

5.3 形象塑造

5.4 舞台效果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及所获奖项

展开▼

摘要

中国古代文学长河,自始至终都呈现着更替发展、兼收并蓄的积极态势。辞赋是继诗骚后诞生的古老文学样式,集诗文的创作经验于一身,其发展成熟后又反过来给诗文、小说、戏曲的创作提供了充足的养分。传奇戏曲是一种独立的文学艺术,它具有表演性和文学性,在其获得文学性的过程中,赋体的渗透起了不可或缺的导向作用。目前学术界对于戏曲与赋体文之关系鲜有关注,虽然已有一些学者涉猎,但尚缺乏具体、完整之研究成果,尤其是个案研究还未见到。汤显祖是诗文曲赋皆擅长的晚明文学大家,他的经典传奇作品“临川四梦”中分布有大量赋体文,却未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故而以此为题的研究有颇大的拓展空间和研究价值。
  在具体探讨“临川四梦”中的赋体文之前,有这样一个问题势必需要解决:为什么辞赋能够穿插于戏曲之中?一直以来学者们都认为,这是较早成熟的强势文学对较晚成熟的戏曲传奇自然而然之影响结果。但在这种自然背后还存在某种必然的因素,那就是泛戏剧形态与早期辞赋所表现出来的共生性——抒情和娱人,从发生学角度看,这在两种文学样式融合的过程中承担着决定作用。“临川四梦”并不是最早和唯一使用赋体文的戏曲文本,元杂剧和其他明清传奇中也有赋文的痕迹,但对于“临川四梦”与赋体文关系的论述比较具有代表性。
  具体到“临川四梦”用赋的问题时,首先,本文结合汤显祖所处时代环境、文学背景、生平、思想、辞赋创作等因素,探究“临川四梦”中出现赋体文的原因。晚明小品赋的发展及其娱乐精神决定了“四梦”中辞赋成分的增多;汤显祖所主张的“至情”观与辞赋的抒情传统相吻合,这是汤显祖传奇中用赋文的直接因素;辞赋的讽谏性能够加深“临川四梦”的讽世意味,此乃汤氏使用赋体文之实用动机。其次,依据“临川四梦”文本,将其中的赋体文分为摹人、绘景、记梦、抒怀、戏谑、状物六类,汤显祖文学造诣极高,“四梦”中的摹人赋立体真实,绘景赋巧妙精细,记梦赋悲喜结合,抒怀赋言辞直白,戏谑赋滑稽有趣,状物赋灵巧生动。这不仅是“四梦”中的赋文类型,亦是戏曲中赋作的整体类别面貌。最后,以赋体文对“临川四梦”艺术手法的影响立论,论证赋体文对戏曲之体制结构、剧本语言、形象塑造和舞台效果的具体作用。需注意的是,虽然赋体文为“四梦”增添了很多艺术魅力,但亦存在一些问题,如过于典雅的语言与曲之俗格格不入,部分独白性赋文之篇幅过长阻碍了情节发展。
  以“临川四梦”与赋体文的关系为一个基点,能够引申出赋体文与传奇创作的整体关系。从内容上看,赋体文使戏曲具有了文学精神;从艺术技巧看,戏曲中的赋体文展示了作者的语言文字才华和创造性意识。如此,本文一方面在先贤论述的基础上使戏曲与赋体文之关系趋于明了具体,另一方面亦是从一个崭新的视角探究了“临川四梦”之艺术特色。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