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县级政府治理的探讨——以右玉县为例
【6h】

县级政府治理的探讨——以右玉县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合法性的培养和塑造

1.1 合法性的学理性介绍

1.1.1 合法性的涵义

1.1.2 县级政治合法性研究的现实意义

1.2 从一个案例揭示右玉县政府合法性的提高

1.3 探索提高县级政府合法性的出路

第二章 行政透明性:信息时代的县级政府治理工具

2.1 县级政府信息公开的意义

2.2 右玉县政府信息公开情况分析

2.3 如何进一步提高政府信息的透明性

第三章 向责任政府的转型

3.1 责任政府建设的必要性

3.2 县级政府在“责任政府”建设方面的现状

3.2.1 从一个案例引出右玉县责任政府建设现状

3.2.2 “县级责任政府”建设的现状与原因探析

3.3 完善县级责任政府建设的措施分析

第四章 县级政府法治建设情况分析

4.1 县级政府法治建设的定位

4.1.1 政府法治的理论分析

4.1.2 法治政府:县级政府追求的目标

4.2 县级政府在法治建设方面的情况分析

4.3 法治政府是县级政府发展的方向

第五章 强化政府回应:县级政府治理发展的必然选择

5.1 政府回应的内涵与意义

5.1.1 政府回应的内涵

5.1.2 加强政府回应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5.2 县级政府回应面临的阻力与存在的问题

5.2.1 县级政府回应面临的阻力

5.2.2 右玉县在政府回应方面的成就与问题分析

5.3 增强县级政府回应的途径

第六章 追求政府治理的有效性

6.1 政府有效治理的理论分析

6.1.1 背景分析

6.1.2 内涵分析

6.2 县级政府治理有效性的现状

6.3 绩效管理:县级政府治理有效性的必然趋势

6.3.1 右玉县在绩效管理方面的情况

6.3.2 政府绩效评估——有效治理的动力因素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声明

展开▼

摘要

近年来,治理与善治理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但在国内很少有学者从这个理论出发对我国县级政府治理进行研究。因此,笔者以我国学者俞可平先生提出的善治的十个基本要素:合法性、透明性、责任性、法治、回应、有效、参与、稳定、廉洁、公正中的前六个要素为指导,对山西省右玉县的县级政府治理现状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探讨县级政府的善治经验,并提出改进措施。
  引言一方面提出本文的研究视角是从治理与善治理论出发对我国县级政府治理进行研究;另一方面指出右玉县既代表了欠发达地区具有后发优势的县市特征,又符合地区转型发展的特征,因此该县作为个案有着较强的代表性。
  第一章通过理论与案例两方面的分析,指出县级政府要想赢得合法性根本上应该从道德和制度两个层面着手。
  第二章从右玉县在政府信息公开方面的成就和问题着手,得出县级政府应该在提高公民的民主意识,拓展政府信息公开的渠道等方面进一步提高政府信息的透明性,尤其要进一步明确县级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
  第三章由于县级政府责任理念不强、权责不等、法治化程度不高导致了县级政府责任缺失,指出要从深化责任意识、建立长效监督机制等方面来加以改进。
  第四章我国县级政府法治建设取得很大成绩,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政府作为一个组织,也会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一因素的作用,使得在法治建设中仍有不少问题存在。因此应在县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制度建设等方面做出努力。
  第五章分析了县级政府回应面临经济体制不完善、公民社会发展不完善以及集团利益等方面的阻力,提出了明确政府角色、完善回应手段、培育公民社会三方面的改进措施。
  第六章俞可平先生在解释政府的有效性方面指出有效性主要指管理的效率,但笔者认为县级政府的治理既要注重高效率又要注重高效能,是二者的有机结合。从对右玉县的干部绩效考核取得的成绩中得出县级政府官员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建立多元主体的评估机制才能真正达到政府治理的有效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