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我国地方政府信用建设
【6h】

论我国地方政府信用建设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政府信用的一般理论

1.1 政府信用的内涵

1.1.1 信用

1.1.2 政府信用

1.2 政府信用的理论渊源

1.2.1 社会契约论

1.2.2 委托-代理理论

1.2.3 交易成本理论

1.3 政府信用的价值与作用

1.3.1 政府信用是政府合法性的基础

1.3.2 政府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与支柱

1.3.3 政府信用是市场经济良性发展的需要

1.3.4 政府信用是政府职能顺利实现的保障

1.3.5 政府信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第二章 我国地方政府信用建设的现状分析

2.1 地方政府信用建设的总体状况

2.2 地方政府信用缺失的主要表现

2.2.1 政府政策方面的信用缺失

2.2.2 政府意识方面的信用缺失

2.2.3 政府职能方面的信用缺失

2.2.4 政府行为方面的信用缺失

2.3 地方政府信用缺失的原因分析

2.3.1 信用缺失的公共性原因

2.3.2 信用缺失的具体性原因

第三章 提升我国地方政府信用的路径选择

3.1 美国政府信用建设的模式与经验

3.1.1 美国政府信用建设模式

3.1.2 美国政府信用建设可资借鉴的经验

3.2 提升我国地方政府信用的基本路径

3.2.1 促进地方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型

3.2.2 完善政府信用制度建设

3.2.3 加强公务员队伍信用建设

3.2.4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声明

展开▼

摘要

一个完整的社会信用体系由政府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组成。其中,政府信用处于核心地位,是社会信用体系的支柱,起着决定性、基础性和导向性的作用。政府信用是政府职能顺利实现的保障,它影响着社会整体的信用状况,影响着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我国的地方政府信用状况总体良好,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的深入,地方政府信用缺失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如政府行为缺乏透明度、行政不作为、地方保护主义、公务员腐败、虚假行政等,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在这种背景之下,提升我国地方政府信用、提高地方政府公信力显得刻不容缓。
  本文以政府信用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资料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系统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首先在对政府信用一般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阐述了政府信用的内涵和理论渊源,并强调了政府信用的价值和作用;其次从我国国情出发,论述了我国地方政府信用建设已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并从公共性原因和具体性原因两大方面分析了地方政府信用缺失的深层原因;最后针对我国政府信用缺失的现状,在借鉴美国成功经验的同时,提出提升我国政府信用的路径选择,包括四个方面:促进地方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型、完善政府信用制度建设、加强公务员队伍信用建设和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