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吕柟哲学思想研究
【6h】

吕柟哲学思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生平及学术背景

1.1 生平

1.2 学术背景

1.2.1 程朱理学的僵化和阳明学派的兴起

1.2.2 程朱理学家对理学的调整

1.2.3 吕柟面对现状的态度和任务

第二章 理气观和人性论

2.1 理气观

2.1.1 理是气发展的结果

2.1.2 理、气不分离

2.2 人性论

2.2.1 性、气不分离

2.2.2 人性论问题的意义所在

第三章 格物致知工夫

3.1 格物

3.1.1 格物的含义

3.1.2 格物的方法

3.2 致知

3.2.1 致知和格物为一

3.2.2 德性之知和闻见之知

3.3 知行观

3.4 慎独、戒惧、致曲工夫

3.5 格物致知的目的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声明

展开▼

摘要

近年来,研究吕柟的学者越来越多,但就他的学术思想特质和所属学派,还存在不少争议。
  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思想进行梳理,探究他的思想特质。
  第一,理气观,吕楠认为理、气、性不分离,理和性贯穿于“气”之中,“理”是从人事中产生的,所以“通人则通天地”,天命也只是个气,和气为一体,把气和人事放到最高位置。
  第二,人性论,吕柟认为人性论的根本目的和意义在于,为人们能为善去恶确立一个前提和根据,使人们相信人性本善,相信自己可以也应该为善去恶,没有为什么,就像宗教信仰一样,并不需要繁琐的推理论证,所以,他赞同先秦的人性说,对宋代张载、二程等人的人性论有所批判。
  第三,格物致知,他认为格物在随时随处格,凡念虑所起,身之所动,事之所接皆是,皆要穷尽其理,格物要“远取诸物”,还要“近取诸身”。格物要尽量多格,也要有侧重点,拣每个人的不足处格。大家都不足的是嫌贫爱富,解决的办法是甘贫少欲。他认为致知和格物是一个过程,德性之知来自闻见之知,从闻见之知处做,更具操作性。
  第四,知行观,吕柟同意王阳明的真知必行、行后方才算知、不知不行、知行联系密不可分等观点,但是他始终强调知先行后的顺序,实质强调的是格物致知的重要性,因为王阳明认为致良知才是根本。他对王阳明“致良知”的批评,主要因为它太混沦,没有针对性,不能因人而施,容易误导人。
  第五,戒惧、慎独、致曲工夫。吕柟认为它们是侧重于内心的格物,是于“念虑之所起”处格物,和格物致知是一个工夫,是格物致知的关键点。
  第六,格物致知的目的:成仁。仁是做好格物致知之后的结果和目标,在他看来仁是“好问好察”、“以能问于不能”、“浑然与物同体”和“视天下无一物非我”的体验和境界。
  总之,吕柟在坚守程朱理学思想的同时,又对其批判;在批判阳明学派的同时,又和他有不谋而合之处;为学方法上,他倾向于朱熹、程颐一类时时处处存心不放、在日常生活中踏踏实实格物致知,逐渐积累进而上达的为学路线,但他又十分欣赏程颢、尹彦明等人舒展的、圆融洒落的自由境界,对朱熹和程颐严毅敬畏的形象颇多微词,他希望在他给人的感觉是后者,但是背后的工夫是前者,试图将两者和谐的融为一体。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