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记忆”作为社会行为的哲学分析——巴特莱特认知思想研究
【6h】

“记忆”作为社会行为的哲学分析——巴特莱特认知思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记忆”研究的思想基础

1.1 艾宾浩斯为代表的古典联想主义

1.2 巴特莱特为代表的反联想主义

1.3 巴特莱特记忆研究的传承与发展

第二章 “记忆”研究的主要方法与内容

2.1 记忆研究的四种主要方法

2.1.1 描述的方法

2.1.2 象形文字方法

2.1.3 重复再现的方法

2.1.4 系列再现的方法

2.2 “记忆’’的相关实验与社会考察

2.3 记忆作为社会行为的意义

第三章 “记忆“研究的哲学意义

3.1 记忆的预设:作为对象的记忆如何存在

3.2 记忆的心灵表征:词语、意象和思维的关系

3.3 记忆的意义研究:语境演变的社会性考察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声明

展开▼

摘要

本文通过对英国认知心理学家F·C·巴特莱特的代表作《记忆》中对“记忆”问题的研究和分析,透过“图式”和社会因素的分析,以认知语境论为研究范式,探索其中蕴含的丰富认知思想。
  在巴特莱特的代表作《记忆:一个实验的和社会的心理学研究》(1932)一书中,他认为记忆是有规律且可预测的,并且受系统性误差的控制,还特别指出记忆错误现象是受到记忆者的态度、信仰、图式等一系列预见综合影响的。他提出把记忆作为一个建设性的过程加以考察,过程中我们自己的解释和偏见对我们“记住什么”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不是简简单单地仅从字面上逐字逐句记住特定的对象。他运用“每一个正常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材料”来设计实验,主要是图片资料和民间故事的重复,着重研究这些材料在经历较长时间间隔以后被人们复述后产生的歪曲和改变的方式。这其中最为著名的实验便是“幽灵之战”(The War of The Ghost)。巴特莱特让被试在读完一则北美传统民间故事一段时间以后进行复述,通过比对经被试加工过的故事与原故事的差异,就可以发现在记忆过程中许多不易发觉的因素如何交替发挥各自的作用。选取的被试开始时是20名剑桥大学的学生,后来逐步扩大到40多人,而故事的重复时间间隔也从15分钟、20小时到4个月之间不等,最长的甚至达10年之久。通过这一系列长期的实验观察,巴特莱特总结出了“记忆”的五种构成方式:即描述、重复再现、象形文字、系列再现Ⅰ、系列再现Ⅱ,初步描绘出了记忆在社会传递过程中如何最终成型。巴特莱特在记忆研究中占有重要位置,他不仅跳出了艾宾浩斯联想主义的窠臼,促使后人从完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记忆的性质和动力问题,还在记忆的经验性研究50年后第一次提出了“表征”问题,把记忆视为人类知识表征的基础,这对认知心理学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尽管巴特莱特的许多观点都散发着现代认知模型的气息,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很多人对他的观点和方法并不赞同。随着认知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情绪心理学的日益升温,巴特莱特丰富的认知哲学思想必会引起人们更多的重视与思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