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亚洲四国留学生使役义“给”字句的偏误分析
【6h】

亚洲四国留学生使役义“给”字句的偏误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现状

1.1.1 “给”字句中表使役义的本体研究现状

1.1.2 “给”字句中表使役义的对外教学领域里的研究现状

1.2 本文研究的对象和目的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语料来源

第二章 表使役义的“给”字结构

2.1 使役义“给”的性质与句式的确定

2.1.1 “给”字句中“给”语义由给予义到使役义的演变

2.1.2 使役义“给”字句句式

2.2 使役义“给”字句中“给”的词义区分

2.2.1 表允让(任凭)义的“给”字句

2.2.2 表使令义的“给”字句

2.2.3 使役义“给”与致使词“使、让”的区分

2.3 表使役义“给”字结构的语义分析

2.3.1 NP1的语义分析

2.3.2 NP2的语义分析

2.3.3 V2的语义分析

2.4 使役义“给”字句句式结构的句法分析

2.4.1 出现在NP1位置上的词语句法形式

2.4.2 出现在NP2位置上的词语的句法形式

2.4.3 出现在NP3位置上的词语的句法形式

2.4.4 出现在V2位置上的词语

2.4.5 “给”前修饰成分

第三章 亚洲四国留学生使役义“给”字句的习得及偏误分析

3.1 正确使役义“给”字句的相关情况

3.1.1 使役义“给”字句正确例句的相关情况

3.2 使役义“给”字句的偏误用例分析

3.2.1 句式方面的偏误

3.2.2 构成成分方面的偏误

3.3 留学生使役义“给”字句产生偏误的原因

3.3.1 从外部因素分析

3.3.2 从留学生的内部因素分析

第四章 教学建议

4.1 教材中对使役义“给”语法点的设置情况

4.1.1 《新实用汉语课本》对使役义“给”的设置情况

4.1.2 《汉语教程》中对使役义“给”的设置情况

4.2 教材编写建议

4.3 教学设计建议

4.3.1 使役义“给”的词义讲解

4.3.2 根据使役义“给”的语义特点进行教学

4.3.3 加强使役义“给”与“使、让”的对比教学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声明

展开▼

摘要

现代汉语里的“给”是一个功能和用法都相当复杂的词,就词性而言,它既可以是动词,也可以是介词,还可以是助词,在功能和用法上,会随着词性的不同而出现在不同的句法位置上。动词使役义“给”经常被用于口语中,然而,对使役义给字句的分析研究却很少,本文旨在考察使役义给字句的相关功能以及留学生的习得情况,并希望本篇论文能够为留学生习得使役义“给”提供一些帮助。
  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使役义“给”字句在本体、对外汉语教学领域里的研究现状,继而明确选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留学生在习得使役义“给”时出现的问题。本体方面主要从使役义“给”的来源、使役义“给”在使成词类中的位置、使役义“给”字句的成句条件这三方面梳理了学者对使役义“给”的相关研究成果。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里主要从给予义动词作致使标记的广泛性、“给”作使役义的相关偏误研究、使役义“给”的对外汉语教学这三方面梳理了留学生在习得致使词时,使役义“给”的习得顺序以及碰到的一些问题,及其相关学者给出的建议。
  第二章研究了使役义“给”字句结构及其相关成分之间的关系、“给”与“使”、“让”的对比,探讨了使役义“给”字句的成句条件。通过对本体语料的搜集整理,我们发现了使役义“给”字句的六种格式。本文对这六种格式中各组成部分进行句法、语义上的分析,得出了格式中的成分必须满足NP1、NP2[+人][+有意]、V2[+动作][+NP2发出][-结果]这样的语义特征才能构成使役义“给”字句。
  第三章研究了留学生对使役义“给”字句的习得情况,本文对留学生的正确例句、错误例句都做了比较详细的分析。正确例句主要涉及了NP1+给+NP2+V2+NP3、NP1+给+NP2+V2、NP1+把+NP3+给+NP2+V2、NP1+V1+NP3+给+NP2+V2、NP1+V1+给+NP2+V2、NP1+把+NP3+V1+给+NP2+V2这六种格式中,等级为无的留学生使用使役义“给”的情况多于其他级别的留学生。他们习得使役义“给”时的偏误主要集中在“给”与“使”、“让”,此外,还有使役义“给”的缺失、V2的重叠错误等问题,继而分析出了其出现偏误的原因。
  第四章考察了《新实用汉语课本》、《汉语教程》这两套教材中使役义“给”设置的相关情况,发现在这两套教材中都涉及到了使役义“给”字句句式,但只有《新实用汉语课本》中对“给”表使役义作了简单的介绍,《汉语教程》则是完全没有提及。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从留学生的习得情况出发,给出了教材编写、教学设计的相关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