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孙权帝业研究
【6h】

孙权帝业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引言

(一)选题目的和研究方法

(二)学术史梳理

(三)研究内容

第一章 向魏称藩与建立王权

1.1 称帝还是称藩——孙权所做的道路选择

1.2 由称藩到称帝——孙权向魏称藩的战略规划

1.3 “舍汉归吴”变“合魏归吴”——孙权向魏称藩的战略意义

第二章 从藩王到皇帝——“黄武政局”历史内涵再研究

2.1 江东化与山越

2.2 淮泗集团“尊汉派”人物张昭的浮与沉

第三章 孙吴政权的法统渊源和皇权合法性的宣扬

3.1 孙吴政权的法统渊源

3.2 皇权合法性的宣扬

4.1 建都史实

4.2 政治因素和山越对定都的影响

4.3 “江东化”与孙吴定都

4.4 山越与孙吴定都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声明

展开▼

摘要

220年,曹丕代汉称帝。221年,刘备以继汉自居。孙权在曹丕、刘备称帝后,面临着自立称帝,还是归顺魏、蜀的政治抉择。政权内部的不稳固和外部形势的危急迫使孙权放弃自立称帝。汉魏嬗代的合法性,以及孙、曹在建安年间陆续形成的婚宦关系又促使孙权向魏称藩,而非归蜀。222年,孙权成为魏属吴王,改元黄武。向魏称藩,并不是放弃帝业,恰恰是服务于建立皇权的终极政治构想。曹操废二十等爵、建立五等爵的政治举措,突破了汉“非刘氏不王”的国体原则,不仅促成了汉、魏皇权转移,也为孙权作为异姓,却可以称藩王创造了体制上的可能。孙权向魏称藩,表面上臣服于魏,实是承汉末“郡国本位化”所造成的分裂趋势,借王国体制,将国内“任侠”“师友”关系,一变而为“君臣”关系,在封国内自成系统,完成了由汉末江东割据政权向王国政权之转化,使其合法化。向魏称藩,还有一层巧用,变“舍汉归吴”为“舍魏归吴”,消除了部属的名节顾虑,让我们看到了孙权为争取政权正统性所作的努力,完美的诠释了其作为政治家的政治智慧和勇气魄力。
  经过“黄武之政”七年(222-229)艰难酝酿,孙权于黄龙元年(229)开基建国,由魏属王国之吴王转化为吴大帝,才得以爬上权力巅峰。孙氏政权由吴王国升格为吴王朝。它是东汉政治分裂的结果,又是江东政治统一孕育新生皇权的产物。这七年有三方面内容:第一、孙吴两大军功受益集团——淮泗集团和江东集团渐趋融合,江东集团成为政权统治阶层。第二、消除以地方大族为首的山越与汉人联合反抗孙吴统治的动乱,加速山越汉化。第三、淮泗集团“尊汉派”人物张昭渐次被排挤出政治军事核心,栖身建业,在政治上再没有别的作为。前两个学界已有定论,第三点是论述的重点。
  孙吴皇权的法统依据在于孙氏集团的三次质变。与僭号称帝的袁术绝交,由政权体制外之非法组织,一变而为既存汉政权一部分,此其一;汉魏嬗代,向魏称藩,建立吴王国政权,此其二;黄龙元年称帝,建立吴帝国政权,此其三。
  孙吴宣扬皇权权威性与合法性的手段主要有四种,一是利用符瑞和符瑞年号,二是否定汉魏嬗代合法性,三是宣扬孙权军功,四是表达天命意志。
  黄龙元年(229)孙权建号称帝,定都建业,开启了建业作为都城的历史,此后建业开始具备皇权因素。在此之前,孙吴政治中心历经多次变迁。建业从普通县级城市,先后上升为江边重镇、丹阳郡郡治、一国之都。都城是一个政权的政治中心,孙权最终选择定都建业,必定有多方面考量,因为它将影响政权的稳固和国祚的长短。平衡国内两大地域集团以及皇权与地域集团的势力、镇抚山越是促使当政者定都建业的关键性因素,两者分别揭示了都城背后的政治文化意义和民族融合背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