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男子健美运动员与男子健身运动员形态指标差异性研究
【6h】

中国男子健美运动员与男子健身运动员形态指标差异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1前言

1.1选题的依据

1.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文献综述

1.3.1健美运动的概念与标准

1.3.2健美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1.3.3形态指标的界定与原则

1.3.4中国健美运动员体成分的探索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2.2.2身体测量法

2.2.3逻辑分析法

2.2.4数理统计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中国健美运动员的形态指标数据特征分析

3.1.1参赛年龄的特征分析

3.1.3体重特征分析

3.1.4颈围特征分析

3.1.5肩围特征分析

3.1.6胸围特征分析

3.1.7腰围特征分析

3.1.8臀围特征分析

3.1.9前臂围特征分析

3.1.10上臂围特征分析

3.1.11大腿围度特征分析

3.1.12小腿围度特征分析

3.1.13皮脂厚度特征分析

3.1.14 克托莱指数特征分析

3.2中国健身运动员的形态指标数据特征分析

3.2.1参赛年龄的特征分析

3.2.2身高特征分析

3.2.3体重特征分析

3.2.4颈围特征分析

3.2.5肩围特征分析

3.2.6胸围特征分析

3.2.7腰围特征分析

3.2.8臀围特征分析

3.2.9前臂围特征分析

3.2.10上臂围特征分析

3.2.11大腿围度特征分析

3.2.12小腿围度特征分析

3.2.13皮脂厚度特征分析

3.2.14 克托莱指数特征分析

3.3 中国男子健美运动员和健身运动员形态指标数据统计学分析

3.3.1形态指标的大小比较

3.3.2形态指标的标准差比较

3.3.3形态指标的独立性T检验

3.4中国男子健美运动员与健身运动员派生指标数据统计学分析

3.4.1黄金分割值对比分析

3.4.2男子健美理想体围比例对比分析

3.5 中国健美健身裁判法中竞赛评判标准依据

3.5.1男子健美竞赛评判标准依据

3.5.2男子健身评判标准依据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2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声明

展开▼

摘要

1946年国际上创立了“国际健美联合会”。1985年中国才成为其中一员,1999年底正式成立官方的中国健美协会(简称 CBBA),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生活理念和健康观念发慢慢转变,我国各个地方以群众为代表组织健美运动如雨后春笋般,渐渐地发展起来了,健美运动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中,每年CBBA都会举办该项目全国锦标赛和中国冠军赛,为了让更多的健美爱好者参与到健美比赛中,健美比赛开始加入健身比赛,现代健美运动已发展成为一项更具有多元性、广泛性的高参与度的全民健身项目。在去年波兰举行世界健身锦标赛上,又一次零的突破,我国健身选手郑少忠表现优异,获得男子健体全场冠军。
  本文以中国男子健美、健身最优秀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各项形态指标,得出两个项目的运动员形态指标现状,以及他们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我国健美运动员和健身运动员训练方法的异同、完善健美运动员形态指标数据库和得到健身运动员形态指标新的参赛标准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为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方法提供最新研究结果,探索更完善项目训练科学依据,同时为以后健美健身运动项目的发展作为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
  (1)我国健美运动员的竞赛年龄在30-40岁之间,各级别的形态围度指标趋势是随着级别的增加而增加;各级别的皮脂厚度值都维持在较低水平,各级别的差异性不显著。
  (2)我国健身运动员的参赛年龄在30岁以下,B组的各项围度指标大于A组运动员;健身运动员的皮脂厚度大于健美运动员,差异性非常显著。
  (3)健美选手形态指标比例比健身选手更接近黄金分割值。
  (4)近几年的健美运动员的体围比例与理想体围比例差距不大,部分指标略高于理想体围标准;健身运动员的体围标准可以参照身高100;颈围20.64;肩围67.53;胸围60.27;上臂围20.61;前臂围16.10;腰围42.48;臀围52.57;大腿围31.25;小腿围21.21的新标准对自身进行评价。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