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一轮区域经济合作浪潮的兴起及其动因分析
【6h】

新一轮区域经济合作浪潮的兴起及其动因分析

代理获取

摘要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新一轮区域经济浪潮和经济全球化的相互促进和交替发展成为当前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基本特征。同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区域经济合作相比,新一轮区域经济合作所呈现出来的许多新变化正对全球经济运行机制和发展格局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全球贸易总额中,有50%-60%的贸易额是发生在区域经济组织内部,因此,国际贸易质的变化实质上是建立在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内部贸易快速发展的基础之上。而且,与单一国家相比,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更易激发跨国公司的投资积极性,更易引发地区性投资的热潮。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未来将至少在贸易与投资两个方面推动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基于经济利益为主,政治因素为辅而创建与形成的新一轮浪潮,与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区域经济合作相比,区域经济合作的构成基础发生了较大变化,表现在:①打破了狭义的地域相邻概念,出现了跨洲、跨洋的区域合作组织。②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开始组建区域经济集团。③区域合作出现多层次性,成员身份交错重叠。当然,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全球区域经济合作也或多或少地出现了诸多不好的问题,在一些区域经济集团中“大国操纵主导一切,中小国家列席听会”的现象非常普遍。再如,环境保护与贸易、劳工标准与贸易等新问题的出现、发达国家之间和“南北”矛盾交织于区域经济集团中以及区域经济合作的繁荣对多边贸易体制构成现实上的新挑战等。 近年来,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尽管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由于起步较晚,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程度还不高。中国采取了次区域、区域和全球范围内经济合作的同时并举、齐头并进的发展模式。而且,针对中国原有对外区域经济合作重心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亚太地区的非均衡发展状况,在全球空间结构上,中国正立足于亚太的同时,构筑自己的多元重心模式框架,实现由单一重心向多元重心发展的转变。但是,目前中国参与的区域经济合作大多是松散性的,且国际化的层次比较低,还存在着诸多不如人意的情况,这些问题影响着区域经济合作的推进,而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制度层面的障碍,当然也有一些操作层面的失误以及主观方面的因素。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个复杂的、庞大的工程,涉及面广,要想取得较好的效果,不能急于求成,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总体战略目标应该是:根植本土,加速两岸四地的合作进程,建立中华自由贸易区;立足亚洲,谋求与周边国家形成区域或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突破疆界、跨越洲际,构筑全球合作网络。其中,建立“泛中国经济区”经济体,在发展和繁荣亚太区域经济的同时寻求与欧盟、北美两大自由贸易强势地区平等对话,是中国的必然选择。在政策选择上,应注意到以下几点:第一,建立中华自由贸易区应成为新世纪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第二,以亚洲为重点,积极推进和参与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第三,进一步参与APEC的活动,争取在制定有关规则中有更多的发言权;第四,既要强调经济合作的全面性,又应针对不同的对象而有所侧重;第五,要确立以合作促发展、参与和创造“共赢”合作渠道的新战略;第六,正确处理好大国之间的关系,积极倡导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第七,积极倡导建立了维护地区稳定、发展睦邻友好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第八,注重调动和发挥工商界人士和企业家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积极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