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中世后期口语资料看汉语的借用——以《伊索寓言》为中心
【6h】

从中世后期口语资料看汉语的借用——以《伊索寓言》为中心

代理获取

目录

要旨

中文摘要

1 序論

1.1 目的と意義

1.2 先行研究

1.3 方法

1.4 资料

2 本論

2.1 汉语の範囲及び调查对象

2.2 『ェソポのハブラス』における汉语の量についての分析

2.2.1 『ェソポのハブラス』における汉语

2.2.2 『古典对照语い表』における汉语の比率との比较

2.2.3 现代资料における汉语の比率との比较

2.2.4 古活字本における汉语との比较

2.3 汉语の質についての分析

2.3.1 汉语移入の过程

2.3.2 『ェソポのハブラス』の汉语

3 结论

3.1 本稿のまとめ

3.2 今後の课题

参考文献

附表

榭辞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汉语词汇是日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古以来,作为正式场合用语、生硬的表现及书面语而存在,似乎是一种脱离日常生活的词汇。笔者来日以后,发现日常生活中汉语也得到广泛应用。因此认为日语口语中的汉语词汇的应用以及意义变迁等也是很有必要研究的。笔者利用历史语言学的方法,着眼于口语资料丰富的中世(室盯)后期,以“切支丹(天主教)资料”《伊索寓言》为中心进行考察分析。为明确《伊索寓言》中汉语词汇的使用情况,笔者从“数量”和“质量”两个侧面着手进行考察。对“数量”的考察,利用计量词汇论的基本理论,用统计的方法对《伊索寓言》中的汉语词汇进行定量分析。《伊索寓言》中汉语词汇的不重复词汇总数为973个,总词汇数为2178个。其中使用频度前十位的汉语词汇出现率均在17次以上,总计380个,除去汉语词汇的使用总数2178,只占14.%1。与此相对,只出现一次的汉语词汇有670个,占所有汉语词汇的27.9%。出现次数在三次以内的汉语词汇有1416个,占了所有汉语词汇的25.6%。由此可见,《伊索寓言》中高频度使用的汉语词汇较少,汉语词汇的主体为使用次数三次以内的词语。同时,·将《伊索寓言》与平安时代文学作品、现代口语资料、现代小说、儿童读物、以及出典多有重合的古活字版本《伊一曾保物语》中的汉语词汇进行比较,做定量分析。通过与同一时代及前一时代的作品比较,发现了《伊索寓言》中汉语词汇量相对较多这一现象。尤其是相较于《伊曾保物语》,即使故事内容相同,汉语词汇的使用程度也大相径庭。《伊索寓言》作为天主教教科书,有意识地广泛使用汉语,其汉语使用率与现代儿童读物中汉语的使用率相当。关于汉语词汇质量方面的研究,从音韵、词性,词义三个方面来分析《伊索寓言》中的汉语词汇,特别侧重于对词义的考察。《伊索寓言》作为寓言,经常通过动物的行为,得出诸多哲理。因此,动物名字出现的频率非常高。“瞻焉、狮子、狮子王、野牛”等成为高频度词汇。笔者将这些动物名称从考察对象中排除,主要针对一“不容”一词,作为高频度词的个别探讨进行考察。通过通时的研究方法,与古活字本《伊,曾保物语》进行比较;通过共时的研究方法,结合具体的语境,与之前时代的汉文资料《御堂背白韶》及变体汉文资料《今昔物语集》中“不蕃”的词义进行比较,明确了“不蕃”在不同语境下的词义,发现“不蕃”一词没有在和文体中得到广泛使用,明确了其意义的继承。但是,本论只是对《伊索寓言》中的汉语词汇进行了数量方面的概述,质量方面的考察也局限于个别词汇。要对《伊索寓言》中所有词汇有全面的了解,就必须进行更大规模的调查和更多的作品比较。笔者今后将对奈良·平安时代的汉文资料、变体汉文资料及和文资料进行考察,和中世后期的“切支丹资料”、“抄物”、.“舞”进行对比,进一步明确《伊索寓言》及中世后期资料中汉语的使用状况以及继承情况。

著录项

  • 作者

    张洁;

  • 作者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

  • 授予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
  • 学科 日语语言文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李庆祥;
  • 年度 201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H363;
  • 关键词

    汉语; 口语资料; 使用频度; 中世后期; 借用特征;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