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青岛市城镇碳排放水平及低碳城镇评价体系研究
【6h】

青岛市城镇碳排放水平及低碳城镇评价体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0 前言

0.1 选题背景及意义

0.1.1 选题背景

0.1.2 选题意义

0.2 研究内容和结构

0.3 论文的创新及不足

0.3.1 论文主要的创新点

0.3.2 论文存在的不足

1 国内外文献综述

1.1 国外研究综述

1.1.1 低碳经济与经济增长

1.1.2 低碳经济的情景分析

1.1.3 低碳经济在不同国家的发展

1.1.4 能力建设、实施机制与政策保障

1.2 国内研究综述

1.2.1 低碳城镇建设的总体研究

1.2.2 低碳城镇建设的规划问题研究

1.2.3 低碳城镇建设的能源低碳、建筑低碳研究

1.2.4 低碳城镇建设中的交通低碳和生活垃圾处理的低碳问题研究

1.2.5 低碳发展情景模拟和情景分析

1.2.6 低碳城镇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与国内实践

1.2.7 低碳城镇建设的国际经验与实践

1.3 研究述评

2 低碳城镇相关理论与概念界定

2.1 城镇

2.1.1 城镇的内涵

2.1.2 城镇的历史沿革

2.1.3 城镇的职能分类

2.2 低碳城市理论

2.2.1 相关概念解析

2.2.2 低碳城市的内涵与外延

2.2.3 低碳城市研究的理论基础

2.3 碳排放影响因素理论

2.3.1 研究的理论模型

2.3.2 研究的方法

2.3.3 研究对象

2.3.4 研究的行业

2.4 评价体系理论

2.4.1 国家经竞争力评价体系

2.4.2 企业成长评价体系

2.4.3 城市规划环境评价体系

2.4.4 城乡统筹发展评价体系

2.4.5 低碳建筑评价体系

3 青岛市城镇碳排放现状分析

3.1 青岛市行政区划

3.2 青岛市产业结构

3.3 青岛市主要能源消耗分析

3.3.1 2000-2013年青岛市主要能源消耗情况

3.3.2 能源消耗变化分析

3.4 县级市能源消耗及单位GDP能耗分析

3.4.1 即墨和平度的能源消耗情况

3.4.2 胶州和莱西的单位GDP能耗情况

4 青岛市城镇碳排放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4.1 碳排放影响因素作用路径与机理

4.1.1 人口因素

4.1.2 经济发展因素

4.1.3 技术水平因素

4.1.4 环境因素

4.2 青岛市碳排放影响因素现状分析

4.2.1 人口因素现状分析

4.2.2 经济因素现状分析

4.2.3 技术因素现状分析

4.3 基于STIRPAT模型的青岛市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4.3.1 STIRPAT模型与青岛市碳排放影响因素建模

4.3.2 构建青岛市碳排放影响因素模型

4.3.3 青岛市碳排放影响因素结果分析

5 青岛市低碳城镇评价体系与评价模型

5.1 低碳评价体系的内涵

5.1.1 低碳经济内涵

5.1.2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之下的低碳城镇概念

5.2 低碳城镇评价体系的构建

5.2.1 低碳城镇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5.2.2 技术路线与指标层明确

5.2.3 青岛市低碳城镇评价体系指标解释与指标选择

5.3 低碳城镇评价体系权重确定方法

5.3.1 变异系数法

5.3.2 模糊层次分析法

5.4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和变异系数法的低碳城镇评价体系模型

5.4.1 基于模糊评价法的准则层权重确定

5.4.2 基于变异系数法的指标层权重确定

5.5 模糊评价--变异系数评价体系下青岛市低碳城镇评价分析

5.5.1 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青岛市低碳城镇建设综合评价分析

5.5.2 截面数据下的青岛市县域低碳城镇评价分析

6 青岛市低碳城镇规划方案

6.1 城镇空间布局

6.1.1 打造组团式、紧凑型发展格局

6.1.2 加强土地混合利用和多样化开发

6.2 城镇产业体系

6.2.1 发展低碳工业

6.2.2 发展低碳服务业

6.2.3 推进农业低碳化

6.2.4 建设低碳示范产业园区

6.3 城镇能源结构

6.3.1 加大天然气资源引进和应用

6.3.2 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

6.3.3 鼓励能源生产企业探索碳捕集与资源化利用

6.4 城镇交通体系

6.4.1 促进清洁能源车船发展

6.4.2 推进交通结构低碳化

6.4.3 强化交通需求管理

6.4.4 推进智能交通网络体系建设

6.5 城镇建筑能效

6.5.1 推进新建建筑能效达标

6.5.2 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6.5.3 推广绿色建筑

6.5.4 提高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

6.5.5 创建低碳型社区

6.6 城镇生态保护

6.6.1 推进资源循环利用与生态建设

6.6.2 增加森林资源总量

6.6.3 推进废弃物处置与污水处理低碳化

6.7 居民生活方式

6.7.1 推广低碳产品生产与消费

6.7.2 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与节水型社会建设

6.7.3 广泛开展低碳宣传活动

6.8 相关保障机制

6.8.1 建立和完善碳排放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制度

6.8.2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6.8.3 拓展多元化低碳投融资渠道

6.8.4 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6.8.5 加强低碳技术创新

6.8.6 开展多层次低碳试点

6.8.7 推进低碳交流与合作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位论文

展开▼

摘要

继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突破50%后,2012年我国城镇化水平首次超越全球平均值,中国社会结构实现了历史性转变。预计在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6%-60%,城镇人口达到八九个亿之前,中国都仍将处于一个快速城镇化过程当中,此后城镇化进程才会进入稳定和缓慢发展阶段,这对能源环境、生态保护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在我国,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两大驱动力是城镇化和对外贸易。十八大报告将城镇化作为未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要手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提高城镇化质量,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以低碳社会为实现目的和建设蓝图的低碳城镇,能够以低能耗、低排放方式来促进城镇化进程。因此,我国城镇化发展路径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都与低碳城镇密切相关,发展低碳城镇刻不容缓。
  城镇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是城市与农村的结合部,是加强城乡联系的“中转站”,而我国的城镇建设却一直被看作是“三高”(即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典型。在“低碳”导向的今天,作为城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城镇建设和管理工作,也必然是低碳城镇建设的重点。因此,低碳城镇建设将是我国低碳经济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在低碳城镇的建设过程中,考核评价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基础性管理工作。低碳城镇评价体系的设立是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和评价低碳城镇的建设成果,以对各地取得的成绩和效果进行有效考核。通过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和完善的考核办法,才能为科学决策和指导工作提供依据。
  本文以青岛市具体城镇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青岛市及下设四个县级市(胶州、即墨、平度、莱西)的历年能源消耗情况,运用STIRPAT模型对引起青岛市碳排放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识别,之后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和变异系数法构建青岛市低碳城镇评价体系,并将研究结果用时间序列数据和截面数据分别进行验证,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青岛市建设低碳城镇的规划方案和对策。文章选择青岛市及下设县级市为实证研究对象,一是因为青岛市在2012年成为我省第一个低碳试点城市,低碳城镇的发展是全国城镇低碳发展的缩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二是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在青岛市及周边县市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研究基础比较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