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空急流对天气系统的影响及其变化机制
【6h】

高空急流对天气系统的影响及其变化机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前言

1.1 引言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 高空西风急流及其变化机制

1.2.2 高空西风急流的抽吸作用

1.2.3 飑线

1.2.4 梅雨锋暴雨

1.2.5 潜热释放作用

1.3 本文研究内容

2 资料和方法

2.1 研究使用数据

2.1.1 FNL资料和RTG_ST海温数据

2.1.2 GTS观测数据

2.1.3 FY2E卫星资料

2.1.4 雷达回波反射率资料

2.2 研究使用方法

2.2.1 数值模式

2.2.2 控制变量法

3 “8.10”飑线过程

3.1 过程及环流背景概述

3.1.1 过程及环流背景

3.1.2 TBB资料分析

3.2 大尺度高低空急流及涡度平流诊断分析

3.2.1 高低空急流

3.2.2 涡度平流诊断分析

3.3 数值模拟方案

3.4 模拟输出结果和实况对比分析

3.5 飑线的模拟结果诊断分析

3.5.1 海平面风场模拟

3.5.2 850hPa环流场

3.5.3 动力和热力结构

3.6 小结

4 2011年6月梅汛期暴雨

4.1 过程

4.2 环流背景

4.3 高低空急流

4.4 小结

5 2011年6月13日-15日暴雨过程

5.1 过程及环流背景概述

5.1.1 过程

5.1.2 环流形势

5.1.3 TBB资料分析

5.2 WRF数值模拟方案

5.2.1 WRF模拟方案具体参数

5.2.2 模拟输出结果和实况对比分析

5.3 WRF模拟的诊断分析

5.3.1 涡度平流差值场和垂直速度场

5.3.2 涡度场和散度场

5.3.3 低空风场和水汽通量场

5.3.4 温度平流场

5.3.5 假相当位温场

5.4 小结

6 高空急流变化机制的数值模拟

6.1 WRF控制试验和敏感性试验设计方案

6.2 海温梯度减小试验结果的诊断分析

6.3 “干”敏感性试验结果的诊断分析

6.4 小结

7 总结和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利用常规资料、气象卫星、多普勒天气雷达、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对海上强对流天气系统和中期降水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数值模拟和数值实验,分析了高空急流对极端天气的影响,探讨了高空急流的变化机制。
  对2013年8月10日凌晨发生在青岛近海上空一次飑线大风过程的研究结果表明:200hPa高空槽的东侧存在高空急流,陆地上空的冷平流使高空槽加深,使出现灾害事故海区恰好位于高空急流入口区的右侧,强烈的抽吸作用促使飑线过程得以发展。分析飑线的垂直结构,发现高空存在强烈辐散,低空存在强烈辐合,对流层中高层较干的下沉气流,是导致海面强阵风形成的主要原因。
  通过对气象要素场的诊断和比较,初步分析了2011年6月长江中下游地区梅汛期几次降水过程的成因,探究了高空急流对几次降水过程的影响。比较6月9日-11日、6月13日-15日、6月17日-19日的三次降水过程,发现6月13日-15日过程降雨量最大的原因是:长江中下游恰好位于高空急流入口区的右侧,且急流强度较强。
  对2011年6月13日-15日强降水过程的研究结果表明:200hPa高空急流入口区右侧的抽吸作用显著,涡度平流随高度增强明显,导致500hPa强垂直上升运动,850hPa低空急流大量水汽的输送,使得低涡系统加强,有利对流性不稳定层结出现,对强降水极为有利。
  通过WRF控制试验和敏感性试验分析了高空急流变化的机制。结果表明:中国近海海温梯度变化对高空急流变化的影响并不显著,各层位势高度和风场的变化也不明显;但潜热释放对高空急流和各层位势高度和风场的变化,具有重要的影响。对温度异常场垂直剖面分析得出,潜热释放对整个对流层大气温度影响显著。潜热释放促使高空辐散和低空辐合运动加强,有利于高空急流入口区的形成。急流入口区右侧的抽吸作用,有利于潜热的释放,潜热释放使对流层高层位势高度增加,辐散作用进一步促进暖湿空气的上升,形成正反馈过程。急流-上升运动-潜热释放-急流的正反馈机制是2011年6月洪涝灾害发生的重要原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