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生师互动与深度学习的相关性研究——以H大学学情调查报告为基础
【6h】

生师互动与深度学习的相关性研究——以H大学学情调查报告为基础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二、概念界定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五、拟解决的主要问题与论文创新之处

第一章 深度学习与生师互动的理论基础

一、深度学习的概念内涵和基本特征

(一)深度学习的概念内涵

(二)深度学习的基本特征

(三)影响深度学习水平的相关因素

二、生师互动的理论依据和内涵特征

(一)生师互动概念的理论依据

(二)生师互动的内涵与特点

第二章 H大学生师互动水平与深度学习水平的差异分析

一、H大学生师互动水平的差异分析

(一)生师互动以教师发起的学习性互动为主

(二)课上生师互动频率高于课下生师互动频率

(三)与任课教师的互动频率高于与其他教师互动的频率

(四)男生参与生师互动的频率高于女生

(五)随着年级增长生师互动频率逐渐提高

(六)不同学科生师互动水平频率显著差异

(七)学生认为教师的反馈与指导不足

二、H大学深度学习水平的人口学统计特征

(一)深度学习水平随年级增长而增长

(二)女生的深度学习水平高于男生的深度学习水平

(三)文科类专业的深度学习水平高于理科类专业深度学习水平

三、NSSE-China中与深度学习水平相关的其他影响因素

第三章 H大学生师互动水平与深度学习水平相关分析

一、生师互动水平与深度学习水平在总体上呈正相关关系

二、生师互动与高阶思维存在中低度正相关关系

三、生师互动与整合性学习具有正向相关关系

四、生师互动与反思性学习存在正向相关关系

五、生师互动与学业挑战度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

六、生师互动与主动合作学习水平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第四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增进生师互动的对策性思考

(一)丰富生师互动的内容,满足学生多方面的互动需求

(二)坚持课堂内外互动相结合,扩大互动空间

(三)采用恰当的激励手段,鼓励更多的学生主体参与生师互动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主动合作学习水平

(五)转变师生关系认识,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七)完善促进生师互动的有关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近十年内,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类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催生了高等教育领域新的学习观,对大学生学习的研究从被动接收转向主动探索,从关注浅层次的记忆和理解转向重视知识学习达到的深度。深度学习不仅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生存需要,是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现实需要,更是学习者实现自我发展的需要。培养大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提高深度学习水平,关注学习的实际效果和产出成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面临的重要课题。另一方面,随着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教学本身以及教学实现的最终目标的认识也逐渐产生了变化。课堂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和讲解知识,更重要的是构建能够促进有效学习、深度学习发生的教学情境,真正实现有效教学。而生师互动是有效教学的核心要素,有效而深入的生师互动在引导学生实现深度学习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深度学习水平。本研究试图从生师互动的角度分析大学生的深度学习,揭示生师互动水平与深度学习水平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为研究培养和增强大学生深度学习能力提供一定的视角和思路。
  本文首先通过理论研究建构大学生生师互动与深度学习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以H大学2012学年学情调查结果为依据,采用比较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分析该校生师互动和深度学习两个维度的基本特征,揭示大学生生师互动与学习深度的相关关系,并得出如下基本结论。第一,该校生师互动以学习性互动为主,即主要讨论学业表现;学生在课堂内与教师进行互动的频率高于课下互动的频率;与任课教师进行互动的频率高于与班主任、辅导员进行互动的频率;从整体上看,生师互动水平在性别、年级、学科、学院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学生对互动的评价较低,普遍认为教师给予的反馈和指导不及时或者不充分。第二,该校深度学习水平在不同性别、年级、学科之间具有差异性。第三,生师互动水平与深度学习水平具有显著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539),具体表现为生师互动与反映深度学习的三个二级指标(高阶思维、整合性学习、反思性学习)具有相关关系;生师互动与深度学习的其他影响因素,如学业挑战度、主动合作学习水平等呈现相关关系;从整体上看,该校生师互动得分处于较低水平的学生的深度学习水平得分也较低,相反,生师互动得分较高的学生的深度学习得分也较高,整体上呈现出正向相关关系。基于以上研究本文认为有理由相信,大学生生师互动水平与深度学习水平存在相关关系,可以通过加强生师互动提高大学生的深度学习水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