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圣济总录·伤寒门》征引文献研究
【6h】

《圣济总录·伤寒门》征引文献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本文采用文献学研究方法,并利用版本学的学科知识,以《圣济总录·伤寒门》作为研究对象,从医论、医方两个角度对其所征引文献进行考证,以揭示其在伤寒方面的发展状况及成就。 正文主要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圣济总录·伤寒门》征引医论的来源考证。《圣济总录·伤寒门》按病证分69篇,通过对其69篇各论的医论来源进行逐一地考证分析,发现其文献出处主要源自《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论》《诸病源候论》《太平圣惠方》。但《圣济总录》不是原原本本地摘录,而是对前贤理论进行整合,并引入了宋代医家新的理论与见解。通过对《圣济总录·伤寒门》征引医论来源的考证,考镜其学术思想渊源,辨章其在伤寒辨证理论上的创新,借以反映宋代医学在医学理论方面的发展状况与水平。 第二部分,《圣济总录·伤寒门》征引医方的来源考证。《圣济总录》全书载方近20000首,《圣济总录·伤寒门》医方1015首。通过对其医方逐一地考证分析,发现其医方引自《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论》《肘后备急方》《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15部经典医学文献,其中695首医方在《圣济总录》首次出现,反映宋代医学在医方方面的发展状况与水平。 第三部分,《圣济总录·伤寒门》与《伤寒论》医方相关性考证。宋本《伤寒论》在《伤寒论》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圣济总录》集北宋百余年间医学成就,书中单设“伤寒”一门,其伤寒内容与“宋本《伤寒论》”在医方上有一定相关性。《圣济总录·伤寒门》中有119首医方引自《伤寒论》(含重复医方)。通过对其引自《伤寒论》的医方从条文、组方(方名、药味、药名、药量)等角度进行分类汇总分析,从而反映二者医方的相关性,进而反映宋代医学在医方方面的发展状况与水平。条文方面除对比《圣济总录》与宋本《伤寒论》两个版本外,另将《伤寒论》其他传本相应条文与两者进行对比考证,从《伤寒论》版本的角度考察《圣济总录》“伤寒内容”在《伤寒论》学传承中的地位。 第四部分,《圣济总录·伤寒门》与《太平圣惠方》医方相关性考证。北宋方剂学处于空前发展时期,官修方书有《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和剂局方》等。《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两者堪称北宋官修方书之双璧。《圣济总录·伤寒门》1015首医方中有68首医方引自《太平圣惠方》,通过对此68首医方进行分类汇总分析,发现医方在方名、条文、药味组成、药物名称、医方剂量等方面均有明显变化,从而反映二者医方上的相关性,进而反映北宋时期医学发展状况与水平。 总之,本文通过对《圣济总录·伤寒门》征引文献的研究,追溯其学术渊源,辨明其学术传承,揭示其发展状况;并通过对《圣济总录》与《太平圣惠方》医方相关性考证,考察北宋初期到末期的医学发展与变化;通过对《圣济总录·伤寒门》《伤寒论》相关条文与《伤寒论》其他传本的对比考证,揭示其“伤寒内容”在《伤寒论》学传承中的地位;通过对征引医方中药名发生变化的药物进行药物名称源流考述,考镜药名自汉魏至北宋年间的变迁情况,进而揭示《圣济总录》中药物名称特点。

著录项

  • 作者

    王飞旋;

  • 作者单位

    山东中医药大学;

  • 授予单位 山东中医药大学;
  • 学科 中医医史文献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杨金萍;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中医临床学;
  • 关键词

    圣济总录; 寒门;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