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层层吸附技术制备多层复合膜及中空微胶囊
【6h】

基于层层吸附技术制备多层复合膜及中空微胶囊

代理获取

目录

独创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第1章文献综述

1.1层状组装超薄膜技术概述

1.1.1 LB技术的基本概念

1.1.2基于化学吸附的自组装技术简介

1.1.3交替沉积技术的概念、研究现状及发展

1.2中空微胶囊简介

1.2.1中空微胶囊的概念、研究现状、及应用

1.2.2中空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1.3热敏聚合物研究进展

1.3.1智能聚合物概念及发展

1.3.2热敏聚合物及其共聚物

1.3.3 N-取代丙烯酰胺热敏聚合物和水凝胶及其热敏机理

1.3.4 N-取代丙烯酰胺热敏聚合物的应用

1.4本课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2章层层吸附法制备多层复合膜

2.1引言

2.2实验部分

2.2.1实验原料

2.2.2样品制备方法

2.2.3表征方法

2.3结果和讨论

2.3.1多层复合膜的紫外-可见光谱

2.4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MF微球为模板中空微胶囊的制备及表征

3.1引言

3.1.1层层组装法制备微胶囊及操作方法

3.1.2常用的模板及除核方法、囊壁材料

3.2实验部分

3.2.1实验材料

3.2.2样品的制备

3.2.3表征方法与仪器

3.3结果与讨论

3.3.1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表征

3.3.2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对微胶囊的表征

3.3.3原子力显微镜研究微胶囊表面形态随热处理温度及时间变化

3.3.4温度控制大分子的负载

3.4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以MnCO3微核为模版中空微胶囊的制备与表征

4.1引言:

4.2实验部分

4.2.1实验材料

4.2.2样品的制备

4.2.3表征方法与仪器

4.3结果和讨论

4.3.1荧光显微镜表征

4.3.2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表征

4.3.3聚焦型X射线荧光能谱仪表征

4.3.4TEM对微胶囊的表征

4.3.5原子力显微镜对微胶囊的表面形态的表征

4.3.6温度控制大分子的负载

4.3.7微胶囊表面改性、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表征及性质研究

4.3.8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对改性后微胶囊的表征

4.3.9原子力显微镜研究微胶囊表面形态随热处理温度及时间变化

4.3.10温度控制大分子负载实验

4.3.11 Mn2+对MF模板制备微胶囊的影响

4.3.12维甲酸(Vitamin A acid)药物微核的制备

4.4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结论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层层吸附技术是制备多层复合膜及中空微胶囊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1966年Iler等人首先报道此项技术,1991年Decher等人重新提此项技术,并得到了大量的应用.以后人们又发展了基于其他分子间作用力的层层吸附技术,例如氢键、共价键、偶极一偶极相互作用等作用力.本文就是利用层层组装的方法制备多层复合膜及中空微胶囊.在制备多层复合膜及微胶囊时,选用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Am)和海藻酸(ALG),这是因为聚N一异丙基丙烯酰胺是一种典型的热敏材料,其相变点温度为32℃,当溶液的温度高于相变点温度时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就会收缩而温度低于相变点温度时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又会重新伸展.海藻酸是一种从海藻中提取的大高分子物质,在生物、医药、食品等多方面应用广泛.在酸性环境下,两者存在氢键作用力,可以达到层层组装的目的.本文主要的研究成果包括: (1)在经过处理得石英片上,利用层层组装技术制备出由(PNIPAAM/ALG).组成的多层复合膜,并利甩紫外一可见光谱监测膜的生长过程,得到了比较好的结果.(2)选用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微球(MF)及MnCO<,3>微核为模板,在其表面组装成膜.然后除核,制备出中空微胶囊,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温度对微胶囊表面形态的影响,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对其荧光特性及表面形态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利用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观测了微胶囊的微观结构及表面形态,并用聚焦X射线荧光能谱仪(EDAX)确定了微胶囊囊壁的组成.最后利用PNIPAAm对温度的响应,进行了中空微胶囊基于温度控制的大分子负载试验.(3)利用转换溶剂方法制备维甲酸微核.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