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中生在学习“运动定律”时产生的相异构想研究
【6h】

高中生在学习“运动定律”时产生的相异构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第一章国内外关于相异构想的已有研究

1.1相异构想概念概述

1.2相异构想转变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第二章高中物理教学中转变相异构想研究的理论基础

2.1相异构想转变教学的主要理论基础

2.1.1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2.1.2概念转变理论

2.2基于概念转变的教学策略

第三章高中物理教学中转变相异构想的理论研究

3.1本文对相异构想的理解

3.2相异构想转变的对策研究

3.2.1诱导学生在知识连接点上暴露相异构想,并加以纠正

3.2.2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3.2.3引导学生接受新的概念框架,促进学生概念知识的重构

3.2.4分析产生相异构想的原因,使学生明白前概念转变的途径

3.2.5加强思维方法训练

3.2.6强化概念的运用

3.3“课前预习、课中展示”转变相异构想的教学方法介绍

3.3.1已有转变“相异构想”教学方法在具体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3.3.2“课前预习、课中展示”的教学方法介绍

第四章高中物理教学中转变相异构想的调查研究

4.1调查研究目的与意义

4.2调查研究对象与方法

4.3调查研究方案

4.3.1调查1 对高中学生在“运动定律”中存在的相异构想及相异构想的学习情况的调查研究

4.3.2调查2 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处理学生存在的相异构想的教学方式的调查研究

第五章转变高中生物理学习中产生的相异构想的实践研究

5.1研究目的与意义

5.2研究方法

5.2.1时机的选择和被试的选取

5.2.2无关变量的控制

5.3研究过程

5.4测验及访谈结果

第六章研究结论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6.1研究结论

6.2教学建议

6.3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附录

注释与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探究学生认知结构中的前概念,以及为增进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而兴起的概念转变教学,是国外近十几年来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面临的巨大挑战。 学生在学习正式的科学概念前,通过对日常生活现象的感知,以及长期的经验积累与辨别式学习所形成的对事物的认识,叫做“前科学概念”,简称“前概念”,前概念中包含对事物的正确认识(科学概念),但更多的是一些不科学的认识(错误概念)。另外,学生在学习新概念的过程中,同样还会产生新的科学概念和错误概念。因此,学生头脑中的错误概念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这些表现形式构成了一定的体系,我们称之为“相异构想”。 本研究以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概念转变理论为指导,通过对一线高中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概括出了在“运动定律”这一部分相异构想的表现,提出了转变相异构想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最后,选取两个班分别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了实验研究。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论文从以下7个方面探讨了转变高中生“运动定律”学习中相异构想的教学策略:①诱导学生在知识连接点上暴露前概念,并加以纠正;②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③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④引导学生接受新的概念框架,促进学生概念知识的重构;⑤分析产生相异构想的原因,使学生明白前概念转变的途径;⑥加强思维方法训练;⑦强化概念的运用。 最后,论文提出“课前预习,课中展示”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可分为6个环节:课前:通过导学案诊断学生的相异构想;课中:①学情调查;②学生展示;③教师点拨,建立新的概念框架;④进行概念测试,巩固科学的概念;⑤反思对新概念的理解。 实验研究证明,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后取得了明显不同的教学效果,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了实验班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水平。

著录项

  • 作者

    韩琦;

  •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
  • 学科 学科教学·物理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高铁军;
  • 年度 200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物理 ;
  • 关键词

    高中生; 认知结构;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