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网络教师心理成长共同体的构建与实践——以枣庄市中小学教师为例
【6h】

网络教师心理成长共同体的构建与实践——以枣庄市中小学教师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第二章 研究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一、基本概念

二、理论基础

第三章枣庄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一、枣庄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调查基本情况

二、枣庄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三、影响枣庄市中小学教师心理成长的因素

第四章 网络教师心理成长共同体的构建

一、网络教师心理成长共同体的优势分析

二、构建方案设计

第五章 网络教师心理成长共同体的实践

一、网络教师心理成长共同体的实践策略

二、实践效果评估与分析

第六章总结与展望

一、总结

二、展望

附录:“网络教师心理成长共同体”问卷调查

注 释

参考文献

致 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教师心理健康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前提和基础,教师的心理成长和持续发展,不论是对社会、教育还是教师个人,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网络教师心理成长共同体是网络环境下由自然意愿及共同理念和理想而结合在一起的教师群体。共同体的形成是建立在教师成员之间有相同的兴趣爱好、类似的工作体验、并愿意互相交流、共享教育教学研究资源与成果的基础上的。网络环境下,一个发展良好的教师共同体将带动教师个体超越自身局限向更高层次的方向快速发展。 首先,能够优化教师共同体内部关系,缓解教师职业压力:借助网络平台,构建教师心理成长共同体,分享共同关注的话题和教师的成长经历,用主动积极的态度找到解决和缓解自身问题和职业压力的途径。 其次,能够走进教师内在心理成长,体现人文关怀:博客不仅唤醒了教师的主体意识,也使教师在不断思考、训练和感悟中形成了更健康的行为方式,并在信任平等的交流分享中促进自我成长,为教师的“二次成长”提供了契机。 最后,能够突破传统个人成长局限,促进教师人格完善:在网络心理成长共同体中教师之间能够形成有效的合作,能够发挥群体动力作用促进心理成长,教师能够对心理成长的质量进行反思,实现“由蛹化蝶”心灵蜕变,达到心理的超越和人格完善。 本研究以枣庄市的部分中小学教师作研究对象,关注信息时代教师心理成长与发展这一新动态,从群体动力学的角度,积极探索网络教师心理成长共同体的发展机制等。通过对枣庄市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和分析,探索了影响教师心理成长的因素,并以“教师心理成长共同体”博客为平台,以共同体为心理成长的手段和工具,以心理成长课程为内容,促进教师的心理成长和人格完善。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心理测试法、访谈法和文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探索了构建“网络教师心理成长共同体”的实施方案,通过心理游戏、实践训练、心理测评等实施策略,形成了同侪瓦助的伙伴关系。通过成员汇报和网上测评统计结果表明,网络教师心理成长共同体对教师心理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实践效果比较令人满意。本研究有机地融合了心理学、教育学、信息技术三个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将其运用于教师教育领域的研究,将研究成果推广应用于基础教育实践中;搭建了“教师心理成长共同体”网络平台;建立了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模式:形成了一套有效的被学员认可的网络教师心理成长共同体的培训策略;对以后同类培训模式和方法的改进、培训效果的优化有指导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