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职学校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实践研究
【6h】

中职学校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实践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 相关概念阐述

第 2 章 中专学生媒介接触情况调查与分析

2.1 调查目的

2.2 抽样方案

2.3 问卷设计

2.4 调查实施

2.5 阶段划分

2.6 结果统计与分析

2.7 结论与思考

第 3 章 媒介素养教育实践设计的主要理论

3.1 大众传播理论

3.2 教育学与心理学理论

3.3 教学的互动设计模式

第 4 章 中职学校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实践研究

4.1 中职学校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实践的目标

4.2 中职学校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实践的内容

4.3 中职学校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实践的方式

4.4 中职学校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实践的案例

4.5 关于中职学校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实践的思考

第 5 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存在的问题

5.3 对后续研究的展望

注 释

参考文献

附 录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信息时代,媒介技术的迅猛发展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产生了很多重要影响,但同时也包括了对学生的一些负面影响。中职学校的学生在没有升学压力的条件下,把更多的时间花费在课外娱乐上。面对大量的媒介信息,出于求知的本能和好奇心等因素“全盘接收”,缺乏一定的辨识水平和自控能力,所以特别容易受到媒介的负面影响而犯错误,甚至影响到心理健康。面对新形势,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更应该落实到教会学生获取信息、甄别应用信息,学会学习、学会做事的能力之上。目前许多国家已经将媒介素养教育列为必修课在中小学开设,但在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研究还比较欠缺。
  本文首先通过文献资料法梳理了国内外媒介素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的状况,总结了我国目前在媒介素养教育实践方面的现状,提出中职学校媒介素养教育实践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其次为了更好的展开中职学校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实践活动,笔者按造枣庄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从滕州市、薛城区、山亭区教育局的直属中职学校抽取了部分学生实施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最后总结出中职学校学生在媒介接触行为的现状:中职生对网络和电视接触使用和信任方面明显高于其他媒介;中职生关于对网络的认知情况、道德评价表现出较高水平;中职生在分析和认识问题时,思维的维度相对单一,分析往往不够深入和全面;中职生对媒介接触行为的认识与自己的实际行为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不一致现象;在学校专门提供的与媒介有关的教育方面,中职生感到还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他们利用媒介获取相关知识更多的来自于自学和同学之间的交流。
  然后笔者学习了媒介素养教育实践设计的主要理论,本文以拉斯威尔的传播模式、格伯纳的培养理论为基础,结合教育学与心理学理论联系中职学生的心里特征、现实生活,从心理学、传播学、社会学等角度进行研究,避免了单一学科研究的片面性。
  最后结合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实践活动。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坚持运用师生的平等交流、学生的思维批判、情感互动的教育方法,以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呈现专题式的教学内容,辅以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正确地使用媒介、反省自我的思维习惯,成为媒介信息的主动接受者。教学中还注意学生的自我评价、同学间的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的结合,并选拔推荐优秀作品的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获得枣庄市一、二等奖的好成绩,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笔者还根据实践研究的过程,对实践教育活动进行了思考,得出相关实践结论,并对下一步需要开展的相关研究作了展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