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文化社会学视野下的新媒体艺术论析——兼论我国新媒体艺术发展问题
【6h】

文化社会学视野下的新媒体艺术论析——兼论我国新媒体艺术发展问题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 言

第一节 关于媒介技术

第二节 关于新媒体

第三节 关于新媒体艺术

第四节 关于文化社会学

第一章 新媒体艺术的内涵

第一节 新媒体艺术界定现状

第二节 本文的界定

第二章 新媒体艺术的生产

第一节 文化艺术的生产

第二节 创意经济的生产

第三节 社会结构的生产

第三章 中国新媒体艺术概况

第一节 中国新媒体艺术的发展问题

第二节 中国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建议

结 语

注 释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主要采用查阅文献法和网络检索法,一方面,认真研读有关新媒体艺术方面的专著,系统查阅了近年来发表的有关中国新媒体艺术的文章,及时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另一方面,浏览国内外新媒体艺术的相关网站,从而获得数据资料和综合信息,以便研究其发展迅速并逐渐呈现的新媒体艺术样式。本文的引言部分分别从媒介技术、新媒体、新媒体艺术、文化社会学和中国新媒体艺术等方面,系统概括了目前国内外对新媒体艺术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状况。
  本文的主体分为三部分展开:
  第一章,分析了新媒体艺术界定模糊的现状及其原因,从艺术和功能角度,概括出本文所界定新媒体艺术的内涵、外延及基本特征,即依托当代高科技手段和新兴媒介载体来面向社会、进入社会公共空间,并且在后媒体时代的话语逻辑下建立属于自身文化使命的社会感知方式和文化实践形式。本文研究以文化、文化消费、媒体与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媒体艺术从边缘向中心、从实验室向市场的过渡,侧重于考察新媒体艺术在文化创意产业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
  第二章,分别从艺术学、经济学和文化社会学角度剖析了新媒体艺术在文化艺术、创意经济和社会结构三方面的生产。第一节,新媒体艺术艺术潜力表现在虚拟中见真实、感官中见解放、生活中见艺术等方面,指出当代新媒体艺术家的美学任务,即采用那些与主流文化完全相反的颠覆性事物,并将其与文化中的多样性及不定性相结合;第二节,将新媒体艺术视作文化创意产业的分支,考察新媒体艺术在文化生产中的创造性特质及其在产业链中的位置,从文化产业角度分析新媒体艺术向创意经济和日常生活领域的渗透,新媒体艺术不仅拓展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方向和业务项目,而且改变了传统艺术的生产模式,最终从信息技术产业转向传媒与文化产业,侧重对新媒体艺术的具体应用性实践分析,进行“供给——需求”层面的生产研究;第三节,从文化社会学角度分析新媒体艺术引起的文化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关系的变化,考察中国新媒体艺术生产过程中的社会条件、运作机构的变化和发展,以及决定机构特点的权力和资源的组合方式如何使这些机构实现其社会功能、发挥其社会作用,揭示中国新媒体艺术生产、传播的实质和文化建构意义。
  第三章,在推动中国新媒体艺术产生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合力中,本土社会生活的发展以及由此造成的人们审美情感体验内容与表达方式的变化是决定性的,而国外的新媒体艺术则是我国新媒体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催化剂和参照系。简单比较了中西新媒体艺术的不同,梳理了中国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存在问题,并且以西方新媒体艺术的生存模式为借鉴,为我国新媒体艺术的实践决策提出建设性参考意见。在借鉴西方新媒体艺术发展模式上,我国新媒体艺术的重点是探讨中国式语言风格的道路和本土的生存机制,进入对于新媒体艺术全球化现象的思考,打造新媒体艺术的国际化交流和交易服务平台。
  新媒体艺术在文化艺术界的方法论意义,不仅是它可以实现触觉、嗅觉、味觉、听觉、视觉等人类感官系统在数字技术下的相互转化,不仅是它引发了声音艺术、网络动画、实时对话、动态游戏、电子雕塑、数码编曲、网络表演等混合媒体的出现,更在于它积极敦促新媒体艺术家以开放性、发展型和非线性的网络方式思考和生产艺术作品,并将新媒体艺术在实践领域引向了宏观和公共的层面。新媒体艺术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来源和社会建构的核心力量,在未来的公共空间、商业空间乃至私人空间中有远大前途。通过对新媒体艺术的研究,有助于揭示信息时代文化创意产业向服务领域渗透的大趋势,有助于推动中国新媒体艺术在文化产业链条中的循环发展,有助于提供政府对新媒体艺术政策制定方面和国家战略高度的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