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于孤独中体验美感——白先勇短篇小说简论
【6h】

于孤独中体验美感——白先勇短篇小说简论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 论

第一章 孤独溯源

第一节 孤独产生的个人原因

第二节 孤独产生的社会原因

第二章 孤独的自我表达

第一节 孤独氛围的渲染

第二节 孤独形象的塑造

第三章 孤独的深层体验

第一节 纷繁与离乱的社会

第二节 漂泊的纽约客与孤寂的台北人

第四章 孤独的表达艺术

结 语

注 释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孤独,不是空虚、无聊的代名词,而是心灵稳定、回归自我的状态体现。自儿时至今,“孤独”一词与白先勇形影相随。他的人和他的短篇小说完美的诠释了孤独的真正涵义。孤独的个人经历让他品尝命运的悲苦,激发创造的源动力,借作品宣泄内心,也让他在这份宣泄当中完成了人生意义与价值的探寻。本文从白先勇的个人经历和短篇小说文本入手,从三方面详细分析白先勇和他的短篇小说中的“孤独”。
  第一章,孤独溯源。对“孤独”一词作一般意义上的涵义解释,产生正确定位。而后,通过白先勇孤独产生的个人原因和社会原因对这位孤独书写者进行深刻分析。从个人原因来说,儿时的生病使白先勇初尝孤独滋味,产生“自我不能表达”之感,激发创作想象;父母的离世让他在悲恸之后达到“涅槃”,确立性格孤独本质;男同性恋者的社会认同压力和王国祥的生病去世给他带来的影响,让他的孤独具有特殊性。从社会原因来说,孤岛台湾的命运多舛,加之政治的强烈对峙,让曾经的血肉相连,变成如今的天各一方,这地域上和社会环境上的强烈孤独氛围给白先勇带来影响。多年的海外漂泊又在此基础上加重了白先勇内心的孤独,让独身异国他乡的他感受到文化上的孤独。这重重的孤独体尝,让白先勇完成了从情感的“隔绝”——即个体意识的明确,到社会的“隔绝”——即独立人格的确立这一过程,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孤独者。这份孤独散发着无尽的魅力,透露出人性真善美的光彩,让人引起共鸣,产生美感体验,并加以欣赏甚至仰慕。
  第二章,孤独的自我表达。主要从孤独氛围的渲染和孤独形象的塑造两方面来分析白先勇前期小说创作。第一节,通过前期小说中外部环境体现孤独的存在,如夜晚和月亮的凄美、太阳与风雨的沉闷等。在这些独一无二的自然环境之美中,寄托文本和人物的孤独性格或高贵品质,给读者带来孤独美感体验。第二节,通过对追求真善美的女性孤独者、回望“过去”的男性孤独者和迷茫的青春孤独者的分类分析,说明孤独和美是相连的,是一个整体存在,当事物变得孤独的时候,便是美感体验的开始。
  第三章,孤独的深层体验。与第二章方法相同,主要从环境和小说人物两方面对白先勇后期短篇小说文本进行分析。第一节,纷繁与离乱的社会。分析白先勇从自然景物的描写转向社会环境的描摹,体现时代和文化的总体走向,以及在这种不可逆、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情况下,整体的大悲情和群体孤独感。第二节,漂泊的纽约客与孤寂的台北人。分人生路口无抉择的纽约客、魂牵故土的“幽灵”、对现实冷漠的麻木派、送走时代的孤独灵魂和末路英雄五类人物,通过对他们的分析,表现走出国门、避开国难的年轻人的迷茫与求索,和亲历国难、命运悲惨的乱世孤岛上的众生相。说明白先勇后期作品对民族、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生意义的探索。
  第四章,孤独的表达艺术。通过第一节——中西合璧的完美力作;第二节——人物在现实与文本之间的互通;第三节——意象的孤独表达;第四节——孤独最终回归自我,阐述白先勇通过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借鉴和中国传统小说的滋养,带给我们来自孤岛和异国他乡的真实声音,他用娴熟的技巧和悠缓的节奏,谱出时代更迭、离乡背井的中国人孤独的乐曲。说明白先勇在辨认孤独、积累孤独、丰富孤独、发展孤独的过程中,完成“生命意义的探寻”,使孤独最终回归自我,成为一种具有独特美的人生境界,涵盖着宁静、悠远、寂寞、美丽、崇敬、尊重、自由和智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