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比较与分析
【6h】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比较与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导论

一、研究的背景意义

二、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二章 教材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二、具有代表性的教材分析方案

第三章 三个版本《品德与社会》教材比较与分析

一、三个版本《品德与社会》教材概况

二、三个版本《品德与社会》教材设计理念比较与分析

三、三个版本《品德与社会》教材内容结构比较与分析

四、三个版本《品德与社会》教材呈现方式比较与分析

第四章 结论与启示

一、三个版本教材比较分析的结论

二、教材存在的问题对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的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品德与社会( 年级 册)教材使用意见问卷调查表

在职期间发表的论著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标多本”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材多样化的趋势日趋明显。目前,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共有10余种版本,在新一轮课程标准修订颁布之际,《品德与社会》教材也进入了新一轮的更新和修订。教材编制与设计如何更好地体现综合课程的特点,考虑不同地区的特点和学生需求,选择贴近当地生活的素材;教材内容的选择是否真实反映社会,使学生对社会有比较全面、客观的认识;教材的呈现方式是否更科学、更实用等问题都是我们在新课程的推进中所面临的新问题。
  本文选取人民教育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三套《品德与社会》教材进行文本比较分析研究。这三套教材都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委员会审定通过,是面向全国发行的主流版本,基本能体现现代教育的最新理念。本文在三套教材的特点概况,价值取向,内容结构,呈现方式,达成目标,图文比例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比较和分析,通过分析得出了教材在编制理念、内容选择、呈现方式等方面的众多启示。期望对《品德与社会》教材的设计与编制有所帮助,在一定程度上为品德与社会课的设置和实践提供一定价值的理论参考。
  本文对现有的研究和论述进行搜集、整理、分析、总结,文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介绍了本文研究背景,研究的意义、研究的对象和方法。第二部分为教材研究的理论依据,探讨了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功能和意义,以及具体的教材分析和评价方案。第三部分是人教社、苏教社、山人社三个版本《品德与社会》教材比较与分析,为各版本可借鉴之处理清思路。第四部分是通过比较得出分析结论以及对《品德与社会》教材编写的启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