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合唱教学对小学生乐感培养的研究——以济南市趵突泉路小学为例
【6h】

合唱教学对小学生乐感培养的研究——以济南市趵突泉路小学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一、研究性质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目的

四、国内研究现状

五、研究限制

第一章 乐感与合唱教学

第一节 乐感

第二节 合唱教学

第二章 研究的相关准备

第一节 研究设计与流程

第二节 研究对象与工具

第三节 教学活动设计

第三章 教学过程与结果分析

第一节 教学活动过程记录

第二节 施教前后音乐感知能力变化的分析

第三节 研究的主要发现与结论

第四章 对小学合唱教学的建议

第一节 对音乐教师的建议

第二节 对学校的建议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小学音乐教育,尤其是小学生的音乐素养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目标中提到:“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文化视野,发展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与创造能力,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而良好的乐感是发展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前提和基础。麦德森、阿雷的研究显示,与一般的音乐活动相比,在合唱和合奏的排演中学生的注意力较高,这说明积极的音乐活动比被动的活动更加具有内在的强化作用。达尔克罗兹研究证实,乐感特别是节奏能力的获得,取决于生理器官和心理过程的相互作用及发展水平。
  本研究正是基于以上两点,通过声势——即用拍手、拍腿、跺脚、捻指等击出一定的节奏,与多声部歌曲相结合,并遵循课外音乐活动“以音乐为本”、“感知与体验”、“参与及实践”的教学原则,来研究小学生的乐感培养问题,以此作为探究在音乐教学实践中促进小学生音乐素养(特别是音乐感知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所指的合唱教学是基于课外音乐教育这一平台展开的,以提高学生音乐感知能力,面向全体学生为教学目标,区别于专业合唱训练的教学目标及教学对象。因为课外音乐教育作为学校音乐教育的组成部分,对扩大学生音乐视野、丰富学生文化生活、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组织交往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采用教育行动研究法。研究的对象为济南市趵突泉路小学四年级两个班级,共42位学生。笔者在柯达伊音乐教育理论、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一系列的符合小学生接受水平的合唱教学教案和测验表作为研究工具,并由笔者进行为期十四周的课堂实地教学及两周的调查测量,以探讨在课标之余,配合音乐课的教学,对一定年龄段的学生作乐感方面培养的方式、方法和具体效果的分析。所有资料以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使用的统计方法包括百分比平均数、配对样本t检验。
  研究结果显示:1.合唱教学活动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小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2.合唱教学活动在提高小学生音高感、和声感方面有显著效果。3.合唱教学活动在提高小学生音乐记忆力、音乐敏锐感受性方面并不明显,这显示了乐感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既需要系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又需要长时间的积淀。4.教学前后女生的总体音乐感知能力要高于男生的总体音乐感知能力,但是因为声势表演这一环节的加入,男生在合作表演方面积极性很高,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对男生的歌唱进行有效的指导。5.乐感的培养是一种的特别的学习进程,学生既能介入又能学习如何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且这个学习的进程取决于越来越具有挑战性的音乐课题,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及问题是学生自己发现的,而不是教师直接讲授的。6.学生乐于参与实践性强的小组学习方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