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托尼•本尼特的社会文化批评
【6h】

论托尼•本尼特的社会文化批评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现状

一、本尼特重评俄国形式主义和马克思主义

(一)重评俄国形式主义

1.追根溯源,论索绪尔之分析语言学观

2.釜底抽薪,论俄国形式主义的文学性和陌生化

(二)打通对话的壁垒,实现理论的共赢

1.国内理论对话的生成:从未来派到巴赫金

2.国外理论对话的生成:从卢卡奇到阿尔都塞

二、本尼特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修正

(一)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质疑

1.反对唯心主义简约论

2.反对审美多元决定论的逻辑

(二)重审文学与历史的关系

1.给文学与历史松绑

2.对历史的解构

3.重构文学与历史之关系

三、本尼特的通俗文学研究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通俗文学

1.马克思主义的通俗文学理论

2.“生产性激活”与“阅读型构”

(二)理论地分析一个文学现象:邦德现象

1.邦德文本及邦德现象

2.不同时期的邦德所代表的文化功能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托尼·本尼特(Tony Bennett)是英国当代著名的文化研究学者。一方面他继承了英国文化研究的优秀传统,把文化研究置于一个能扩大文化研究空间的跨学科的集合点上;另一方面他注意到并且修正了传统马克思主义思想中不能合理地处理审美和文化分析的问题,并由此开始他的文化研究生涯。两经旅外的教学经验、复杂的社会文化生活,别样的文化氛围,使他的文化思想有了强烈的社会问题意识;对克拉克、葛兰西以及福柯等人的理论的吸收,又使他的文化研究视角拓宽到文化的领导权、文化的治理性等极具后现代意味的领域,推动文化研究新范式的形成。此外,把政策引入文化研究之中,重视博物馆的历史与理论等偏离主流话语的研究对象使得本尼特的研究独具价值。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国内文化研究的情况,积极地引入和借鉴研究本尼特文化研究思想,为我国的文艺理论和文化研究增添新的动力。
  本论文主要是在对本尼特著作细读的基础上,沿着本尼特理论的发展脉络展开研究。重点论述了本尼特对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不合理成分的批判与纠正,并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的角度重新分析了文学、社会和历史的关系;通俗文化可以说是本尼特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文化研究新范式(文化政策研究、文化治理性研究)结合起来的一个点,所以他着重分析了被马克思主义批评者所忽视的通俗文化现象,以此来说明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历史的表征是如何在社会实践场域中发挥作用的。具体来说,本论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绪论,托尼·本尼特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修正、独特的文化研究视角以及富有成效的研究实践等,这些对中国文化研究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认识到本尼特文化研究的重要价值,本尼特的专著和论文不断有人译介过来,但对其理论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第一章,本尼特重新评估俄国形式主义的理论价值,构筑形式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之间对话的桥梁。俄国形式主义的理论价值在于其文学性理论把文学研究提到了科学美学的地位上,陌生化理论一方面是对“文本形而上学”的反对,具有强烈的历史意识;另一方面是挑战了人类社会的某些主流意识形态,客观上揭露了社会的矛盾,所以马克思主义应该用新的态度对待形式主义。对话的形成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在俄国,巴赫金对语言符号概念的双面性和历史诗学进行分析使对话富有成效;在西欧,路易·阿尔都塞用多元决定理论反对卢卡的普遍使命理论,进而通过修正马克思主义来达成与俄国形式主义的对话。
  第二章,本尼特质疑马克思美学,重审文学与历史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美学实际上另一种形式的资产阶级美学,它使历史唯物主义受到唯心主义范畴的制约,故应切断马克思主义与美学的联系,反对唯心主义简约论和审美多元决定论的逻辑,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立场,重审文学与历史的关系。历史是一个结构特殊而复杂的社会表征地带,它应该致力于揭露特殊的体制化策略;文学应放到具体的、易变的社会历史语境中去研究文学的连续性和易变性,让历史检验其构型在不同的社会历史中的运行机制。文学史则是文学与历史的联结点,它指导人们用一种社会的、历史的方式去阅读文学作品。
  第三章,本尼特分析通俗文学及邦德文化现象。马克思主义对经典文学的过度关注导致了对通俗文学的忽视,通俗文学能根据消费的需求创造性地再生产,能很好地反映文学的社会化进程,通俗文学应该得到马克思主义的重视。大众阅读虽然是一种“无教养的阅读”,但是它能“生产性地激活”读者的“阅读型构”,从而促使文本能随着现实和历史的需要不断进行调整,真正地使文本、读者和社会语境结合起来。邦德文化现象正是通俗文学作为一种文化在具体的社会历史情境中实践的结果,它表明在不同的体制文化空间内,不同的文学接受对文学文本的再生产作用,同时它也是本尼特用独特的研究范式成功地对大众文化进行分析的案例。
  结语,总结本尼特文化研究的特点,无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批判、对文学开放性的讨论,还是对具体文化现象的研究,本尼特的意图都是为了还原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灵魂,使文化研究回到文化政治的领域中,真正地面对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和历史问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