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黄芪注射液对大鼠脑出血灶周围神经元线粒体功能保护作用的研究
【6h】

黄芪注射液对大鼠脑出血灶周围神经元线粒体功能保护作用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缩略词表

目录

前 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动物及分组

2 实验动物用药剂量的确定

3 主要实验试剂

4 主要实验仪器

5 主要溶液的配制

6 大鼠ICH模型的建立

7 Narrow-alley Test行为学检测

8 取材

9 实验方法

10 钙离子和线粒体跨膜电位分析

11 统计学分析

结 果

1 各组大鼠行为学检测

2 各组大鼠脑出血灶周围神经元Ca2+浓度的改变

2 各组大鼠脑出血灶周围神经元线粒体跨膜电位的改变

3 各组大鼠脑出血灶周围神经元线粒体Na+-K+-ATP酶及Ca2+-Mg2+-ATP酶活性的改变

4 各组大鼠脑出血灶周围神经元Cyt-C的表达

讨 论

1 脑出血的发病与治疗

2 线粒体与细胞凋亡

3 中医学理论对脑卒中治疗方面的认识

4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活脑片技术

5 黄芪的研究进展

结 论

附 图

参考文献

综 述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大鼠脑出血灶周围神经元线粒体功能的保护作用。
  方法:用Ⅶ型胶原酶脑内注入法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将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术前24h预防用药组、术后6、24h治疗组、模型组和正常组。预防用药组及治疗组分别给予2ml/kg剂量的黄芪。然后再将各试验组随机分为2d、3d及7d处死组。检测各组大鼠的行为学、细胞色素C、Na+-K+-ATP酶及Ca2+-Mg2+ATP酶、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线粒体跨膜电位等指标的变化。
  结果:脑出血大鼠神经行为学检测,术后模型组与各治疗组均出现偏瘫症状,随着时间推移,各治疗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逐渐减轻,到第7d时各治疗组大鼠的不对称分值已经接近50%。Cyt-C的表达,与正常组比较,模型2d组、3d组Cyt-C的表达均明显增加(P<0.01),模型7d组Cyt-C的表达无明显改变(P>0.05)。与模型组比较,2d、3d预防用药组与2d、3d治疗组Cyt-C的表达均明显减少(2d-24h、3d-24h组P<0.05;2d、3d预防用药组、2d-6h、3d-6h组P<0.01);各治疗组间比较,3d预防用药组较3d-24h治疗组Cyt-C的表达减少(P<0.05),其余预防用药组与治疗组间比较Cyt-C的表达没有明显差异(P>0.05)。线粒体ATP酶活性的改变,各模型组Na+-K+-ATP酶及Ca2+-Mg2+-ATP酶活性均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预防用药组与治疗组ATP酶活性均有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间比较,2d预防用药组优于2d-24h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余预防用药组与治疗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6h、24h治疗组间比较,2d-6h组ATP酶活性高于2d-24h组(P<0.05),其余组3d-6h组与3d-24h组、7d-6h组与7d-24h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线粒体跨膜电位的改变,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线粒体跨膜电位荧光像素值明显增加,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预防用药组与与各治疗组跨膜电位荧光像素值明显降低,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各治疗组间比较,预防用药组优于2d、3d及7d治疗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各治疗组间(6h、24h)比较,2d-6h组优于2d-24h组(P<0.05),3d-6h组优于3d-24h组,荧光像素值明显降低(P<0.01),但7d-24h组与7d-6h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a2+浓度的改变,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凋亡神经元Ca2+浓度明显增加,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预防用药组与各治疗组Ca2+浓度明显降低,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预防用药组与各治疗组间比较,预防用药组优于2d、3d及7d治疗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各治疗组间比较,2d-6h组优于2d-24h组,3d-6h组优于3d-24h组,荧光像素值明显降低(P<0.05),但7d-6h组与7d-24h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①大鼠脑出血早期脑出血灶周围神经元CytC的表达明显增加,之后逐渐下降,黄芪注射液具有抑制线粒体释放Cyt-C的作用。②随着时间的推移,出血后7d,黄芪注射液具有提高ATP酶活性,减缓细胞内钙离子聚集现象,缓和线粒体跨膜电位的耗散。③黄芪注射液能够减轻各治疗组脑出血灶周围神经元线粒体功能障碍,且以早期用药效果更佳。④黄芪注射液可能通过线粒体途径来抑制脑出血灶周围神经元早期凋亡信号的传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