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开花过程中牡丹碳水化合物的分配及牡丹花衰老生理的研究
【6h】

开花过程中牡丹碳水化合物的分配及牡丹花衰老生理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关于学位论文原创性和使用授权的声明

英文缩略表

摘要

前言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与分析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实验以牡丹品种肉芙蓉(Paeoniasuffruticosacv.RouFuRong)为实验材料,通过测定不同叶片(有花枝上叶片:FL;无花枝上叶片:NFL)的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可溶性糖含量等及花朵的呼吸、MDA含量、色素含量等,着重研究了牡丹开花过程中碳水化合物的分配对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 1、开花前和开花时,均是无花枝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有花枝叶片,并且两者的光合速率基本保持稳定。随着花的衰败,无花枝叶片的光合速率明显降低,接近有花枝叶片的光合速率。花衰败以后,两种叶片的光合速率值趋于一致,并保持相同的变化趋势。 2、整个开花过程中两种叶片的Fv/Fm与φPSⅡ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且无大的波动。两种牡丹叶片羧化效率的变化与其光合速率的变化相一致的事实,暗示着较低的羧化效率可能是有花枝叶片光合速率较低的原因之一。 3、有花枝叶片与无花枝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8:00)在花衰败前基本保持稳定,但有花枝叶片中含量要显著高于无花枝叶片中含量。花衰败后有花枝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明显下降,无花枝叶片波动不大,最后两者含量基本趋于一致。花衰败前,有花枝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虽然经过一晚的消耗,但是其8:00的可溶性糖含量与前一天17:00的含量并无显著差别。花衰败后这种现象消失,有花枝叶片中8:00的可溶性糖含量明显低于前一天17:00的可溶性糖含量。而无花枝叶片不论在花衰败前还是花衰败后8:00的可溶性糖含量一直低于前一天17:00的含量。叶片中淀粉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在花衰败时达到最高,且此时无花枝叶片中淀粉含量要略高于有花枝叶片中淀粉含量。 4、在牡丹开花过程中,根系内淀粉含量显著下降,可溶性糖含量却保持稳定。枝条中淀粉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类似于根中的变化,但淀粉含量的下降时间晚于根中淀粉含量下降的时间。 5、花衰老过程中,花朵呼吸速率变化呈双峰曲线,具有明显的呼吸骤变现象。牡丹整体呼吸(CR)明显高于整体净光合(CAP)。这使2得牡丹白天积累的光合产物远不能满足夜晚的呼吸消耗。花青素与类胡萝卜含量在开花过程中逐渐下降。MDA含量在整个开花过程中一直呈现上升趋势。 总之,在牡丹花蕾期及开花期,叶片可能不是花的主要源器官。牡丹根系发达,具有多数深根形的肉质主根、侧根,肉质根内储有大量养料和水分。根据牡丹根系的特点我们推测:在牡丹开花过程中,牡丹调用了大批贮存在根茎中的碳水化合物,花器官所消耗的可溶性糖等营养物质很大一部分是由根系提供的,而此时叶片可能只起有限的辅助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