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气溶胶传播机制
【6h】

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气溶胶传播机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符号说明

引言

1 病原

1.1 PRRSV的基本特征

1.2 PRRSV的病毒特性

1.3 病毒的基因组结构

2 流行病学

2.1 流行现状

2.2 PRRS流行规律

2.3 传播途径

3 生物气溶胶

3.1 生物气溶胶概述

3.2 冲击式气溶剂采样器原理

3.3 病毒气溶胶的特点

3.4 微生物气溶胶对畜牧业的危害

3.5 微生物气溶胶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3.6 微生物气溶胶的传染与感染

3.7 病毒气溶胶传播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3.8 病毒气溶胶的检测

3.9 病毒气溶胶的传播模式

实验一病毒气溶胶采集模型的建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SPF鸡气管和泄殖腔排毒量比较

2.2 气管棉拭子分离病毒结果

2.3 泄殖腔棉拭子分离病毒结果

2.4 气溶胶分离病毒结果

2.5 形成抗体情况

2.6 血凝与血凝交叉抑制实验结果

2.7 RT-PCR结果

3 讨论

实验二 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气溶胶发生与传染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PRRSV 对 Marc-145 细胞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2.2 本实验建立的RT-PCR诊断PRRSV方法的临床应用

2.3 关于本方法敏感性及重复性

2.4 气溶胶分离病毒结果

2.5 临床症状与剖检变化

2.6 病毒分离

2.7 血常规变化情况

2.8 鼻腔棉拭子分离结果

2.9 毒血症、血清检测

3 讨论

本论文研究创新点及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主要学术活动

展开▼

摘要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引起的一种以妊娠母猪严重繁殖障碍以及仔猪的呼吸道症状和高死亡率为特征的传染病。PRRSV自1987年首次报道发现于美国以来,现已遍及世界各主要养猪国家与地区,并已成为危害养猪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我国在2006年春夏交接之际,南方地区发生了以高热、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为特征的传染病,而后迅速蔓延至周边地区,至2007年已遍及全国绝大部分省份。目前普遍认为该疫情是由高致病性PRRSV变异株及其他病原微生物在混合感染的条件下所致。
   本研究首先建立了在无菌和控温、控湿条件下病毒气溶胶采集模型。研究以H9N2亚型禽流感(Avian influenza virus,AIV)为研究对象,以鸡为载体。通过实验掌握了其排毒和形成气溶胶规律。将SPF鸡饲养于正负压隔离器中,采用AGI-30收集器和棉拭子在攻毒后不同时间收集空气、气管和泄殖腔样品,并利用HI、Dot-ELISA和RT-PCR检测样品。结果发现攻毒后第4天开始形成气溶胶,并持续到第43天,实验证明H9N2亚型AIV不仅可以在呼吸道和泄殖腔复制,而且可以形成气溶胶。气管泄殖腔棉拭子在接种后第3天至第5天都可分离到病毒,排毒时间可持续35天-45天。但泄殖腔的排毒量明显低于气管的排毒量。这说明H9N2型禽流感主要通过呼吸道排毒。本模型对研究PRRSV的气溶胶传播奠定了基础。
   将无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抗体35日龄仔猪饲养于两个无菌正负压隔离器中,采用AGI-30收集器、棉拭子等在攻毒后不同时间收集样品。将样品接种细胞后采用RT-PCR检测样品,并检测血常规和抗体变化。结果发现,攻毒组于攻毒后第4天开始形成气溶胶,并持续到实验结束,气溶胶高峰出现在攻毒后第15天;气溶胶传播的间接接触组从临床症状、病理变化、提取病理组织核酸和抗体检测等多个方面都证明其感染了PRRSV,并经鼻腔向外排毒;直接接触组和间接接触组几乎同时感染PRRSV。实验表明,PRRSV不仅能形成气溶胶并且能够通过其迅速感染临近猪群。
   本论文建立了无菌条件下病毒气溶胶的采集模型,并证明H9N2亚型AI可形成气溶胶;掌握了高致病性PRRSV的气溶胶传播规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