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礼记》婚、丧二礼文化词语语义系统研究
【6h】

《礼记》婚、丧二礼文化词语语义系统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原创性声明及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摘要

第一章总论

第二章《礼记》婚礼文化词语研究

第三章 《礼记》丧葬礼俗文化词语研究

第四章 《礼记》婚丧两种礼制文化词语的语义系统

附录

参考书目

致谢

展开▼

摘要

《礼记》是一部先秦至秦汉时期的礼学文献选编,共49篇,记载了秦汉以前以“冠、婚、丧、祭、乡、相见”六种古礼,即所谓“六礼”的礼制系统。作为中国文化源头的古礼,实际是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中经五帝时代(即父系氏族社会)和三代(即奴隶社会)两次整合而发展定型,以自然礼仪为源头,社会礼仪为基础,政治等级礼仪为主干的原生文化系统。从五帝之礼到三王之礼,再到直接继承三王之礼特别是周礼的儒学,形成了一个以礼文化为核心的源远流长的连续性的发展系列。在这个系统中,儒学价值体系中的天人关系,实际是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的自然礼仪系统,五伦关系、大同理想、仁的思想、中庸思想等,都是起源于五帝时代的社会礼仪系统,而严格的君臣等级关系,则是起源于三代的政治等级礼仪系统。因此可以说,《礼记》是一部内容丰富的上古文化史资料集,本文旨在通过整理这些上古文化资料,考订各种礼制的内容及其产牛、发展变化的情况,从而对这些文化史料作出合乎历史发展规律的结论。 《礼记》所记载的六礼体系中,由于有的古礼已经失传,在现代社会影响甚微,也由于本文的篇幅有限,因此只选择婚礼、丧礼两种古礼作为研究对象。本文通过文化语言学的整合外因分析法、语义学的语义场理论和义位结构式分析法,选择《礼记》中关于婚礼、丧礼的礼制文化词语80条,分析它们的指称意义和系统意义,从中发现它们的语义联系和区别。 本文的结构共分4章: 第一章“总论”,包括4方面内容:一,《礼记》的成书过程,即《礼记》部分篇目在西汉时单篇出现,东汉时由经学家辑录成书的大体过程;二,《礼记》部分篇目的著作年代,考证了2l篇成文的时间下限,即少部分作于秦汉,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即公元前350年~前200年期间;三,汉至清代的《礼记》研究,简单介绍了东汉至清末经学家为《礼记》作注的情况;四,《礼记》的文化语言学视角和本文的研究方法,丰要介绍了《礼记》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从文化语言学角度研究《礼记》的价值,以及本文所运用的二种研究方法。 第二、三章分别研究婚礼、丧礼文化词语的指称意义以及它们蕴涵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婚礼文化词语按照婚前礼、正婚礼、成婚礼的进行时间顺序分三部分介绍;丧礼文化词语则按照语义分类的原则分丧葬礼仪、丧服制度、居丧礼仪三部分介绍。这两章都试图深入分析这些文化词语的深层内涵及其文化传承以及对后世文化的影响。 第四章则是运用语义学的语义场理论和义位结构式分析法,将第二、三章描述的文化词语分别纳入婚礼、丧礼的语义系统,分别整理出它们的指称意义系统和系统意义系统。义位结构式分析法有助于更直观地反映各义位之间的语义联系和区别,而系统意义系统则是将各义位各自归入不同层级的语义场,显示各语义场的层级性。文后附录“义位系统图”更形象的反映语义场的层次以及义位的分布情况。 本文将文化语言学和语义学的研究方法结合,来分析《礼记》的文化词语,具有一定的创新价值,对于文化词语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