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能源效率、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6h】

中国能源效率、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原创性声明及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一、引言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二)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三)文章的结构

二.文献综述

(一)有关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研究

(二)有关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三)有关能源效率的研究

(四)有关能源消费预测的研究

三、纳入能源效率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

四、实证研究

(一)计量方法介绍

(二)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三)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四)能源效率、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五)预测

(六)数据分析

五、政策建议

(一)关注能源效率的提高

(二)通过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扩大能源的潜在储备量

六、结语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一)结语及本文的创新之处

(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表:文中所用数据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能源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约束日益明显,这一现象使得世界各国对能源领域尤其是能源经济学的发展倍加关注。中国自2003年以来,经济增长模式出现向高能源投入的逆转,在工业和重工业领域,这种现象则更加明显,这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能源政策是相悖的。这个转变不仅加剧了中国的能源供需矛盾,而且威胁着中国的能源安全。因此,关注中国能源投入与经济增长的研究大量涌现,能源经济学在中国也得以迅速发展起来。 能源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表现在净投入量和能源效率这两个方面,但是现有的大部分文献都只围绕能源投入量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而忽略了能源效率改进的影响,本文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利用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了中国的经济增长与能源效率和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在模型部分,本文并不是像以往的研究一样,用全要素生产率来衡量技术进步,而是假设技术进步体现在能源效率的改进上,建立了纳入能源效率的生产函数,采用内生技术进步增长模型讨论了保证经济可持续增长和能源可持续利用所必需的条件:人均能源投入增长率的绝对值与劳动增长率的比例应当小于劳动产出弹性与人均能源产出弹性的比例。在实证研究部分,与以往运用定性或者其他定量方法衡量能源效率改进的研究不同,本文利用中国1978年到2005年的相关数据对科研投入、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对能源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多元线形回归,并计算了能源效率对各影响因素回归的标准化系数,用来衡量各因素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然后本文用中国的实际产出对资本、劳动、能源消费和能源效率进行回归,估计了各要素对于实际产出的边际贡献,并且,与以往运用单个时间序列特征进行预测的ARIMA方法不同,本文利用能源效率、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向量误差纠正模型,对中国2006年到2015年的能源效率、能源消费和实际产出进行预测。最后,本文将包括能源效率的预测模型与不包括能源效率的预测模型相比,发现前者的预测能力更强,这进一步验证了能源效率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 本文还利用实际产出的回归方程对最后得到的预测值进行分析,并进而提出了一些有关能源政策制定方面的建议。本文发现:按照现在的能源消费状况,2006年到2015年间的能源消费增长率能够将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维持在每年8﹪的水平,但是能源效率的增长率却远远达不到目标水平。但是,考虑到能源储备的约束,仅仅依靠能源的大量投入来保持经济增长并不是一个长久之计,因此,迅速并有效地提高能源效率,并在同时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以增加中国能源的潜在储量,将是今后能源政策的重中之重。并且,根据本文的实证结果,能源效率的提高将有赖于科研投入的增加,以及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