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西文化视野下的“自我观”及“面子观”——以中西学者英文学术语篇为例
【6h】

中西文化视野下的“自我观”及“面子观”——以中西学者英文学术语篇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导论

第一节 文化:历史地凝结成的生存方式

一、文化概念的界定

三、文化:心灵的程序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文化对语言的影响

二、语言对文化的影响

三、文化与语言的关系

第三节 学术语篇研究回顾与评价

一、国内语篇研究史概况

二、国内外学者对学术语篇的研究回顾

三、国内学术语篇研究的不足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意义

第一章 中西文化差异对比分析

第一节 中西文化“自我观”的对比分析

一、“自我观”的概念

二、“抑我”与“重我”

三、“互依性我”与“独立性我”

第二节 中西文化“面子观”的对比分析

一、中国文化中的“面子观”

二、西方文化中的“面子观”

三、中西文化“面子观”的差异

第二章 中西“自我观”和“面子观”的影响——以中西学者英文学术语篇为例

第一节 研究假设

第二节 研究材料的选取以及研究程序

一、研究样本的选取

二、研究变量的操作化定义

第三节 实证研究结果

一、实证研究结果的描述性统计

二、实证研究结果的推断性统计

第三章 实证研究结果的文化归因分析

第一节 间接迂回表达与“互依性我”

第二节 作者自我模糊与“抑我”

第三节 面子威胁、强加回避与“面子保全”

结论

第一节 “面子”——“咱我”的公开呈现

第二节 语言的文化透视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论文从文化角度出发,对比研究中西文化“自我观”和“面子观”的差异,并以中西学者学术语篇的对比研究为具体实例,透视文化因素对学术语篇构建的影响,以透过文字所反映的种种表面形态认识两种文化深层次的精神特质。 本文首先以文化为切入点,阐释了文化这一概念对置身于其中的个体之决定性的制约作用,以及语言与文化的相互影响。随后本文抓住中西文化中对语篇构建影响较大的两个核心概念展开讨论:即“自我观”和“面子观”。论文对中西“自我观”和“面子观”及其形成根源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对二者的差异进行了比较。本文认为中国文化具有“互依性我”和“抑我”特性,西方文化则是“独立性我”和“重我”的。中国文化的“面子”具有明显的社会取向,而西方文化的“面子”则指向理想的个人自主性;西方文化对“消极面子”更为敏感,而“消极面子”在中国文化中则几乎不存在。 在对比研究国内外学术语篇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本文认为缺乏从文化角度来考察中西学者学术语篇之间的差异,正是目前国内学术语篇研究的欠缺所在,故本文以中西学者的英文学术语篇为对象,进行了一项实证研究。通过对研究变量操作化指标的统计分析,本文发现: (一) 较之西方学者本族语学术语篇,中国学者的英语学术语篇更常常以暗示、间接和迂回的方式来表达思想。 (二) 在单独署名论文的情况下,与西方学者相比,中国学者在论述中更倾向于隐蔽自我。 (三) 较之西方学者本族语学术语篇,中国学者表现出较为强烈的避免面子威胁行为,但在减少强加言语行为上,中国学者的意识略低于本族语学者。 对上述发现,本论文从中西“自我观”和“面子观”角度进行了文化归因分析。本文认为中西学者学术语篇构建中所反映出来的表面差距,实质上是中西学者各自文化深层结构中隐蔽文化的要核:“自我观”和“面子观”的不同映射。 本文认为一方面文化、自我与面子三者是相依相生的,有什么样的文化环境就会产生相应的“自我观”和“面子观”;另一方面文化与语言是共生的,互为表里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呈现,文化是语言的基底和内涵,因此语言与文化在研究视角上的互补应引起语言学家和史学家们的关注。 本研究可加深对中西“自我观”和“面子观”以及语言与文化之间关系的认识,并对中国学者英文学术语篇构建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